行臺種竹詩答林見素子
此君美多儀,蒼玉何錯落。
竦立天地間,盤據有根腳。
軒皇俾厥祖,聽鳳鳴阿閣。
後貢三邦來,神禹親採度。
亦惟睿聖公,文彩相照灼。
國士歌長風,繁星動寥廓。
公徂日已遠,道降日已薄。
典午三四兒,醟昏媚狂藥。
貞姿久污衊,盪滌待公作。
溔溔湖水東,清陰散葵藿。
邦人困利涉,恃此爲大笮。
蜿蜒蟠中皋,舒捲恁寬綽。
感嘆二儀中,融風載銷鑠。
盍作吹參差,廣庭諧舜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台:古代官署名,指中央政府派駐地方的機搆。
- 種竹:種植竹子。
- 林見素子: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多儀:多種姿態,多樣的美。
- 蒼玉:青綠色的玉,這裡形容竹子的顔色。
- 錯落:交錯不齊的樣子。
- 竦立:挺立。
- 磐據:紥根。
- 根腳:根基。
- 軒皇:指黃帝,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俾:使。
- 聽鳳鳴阿閣:聽鳳凰在阿閣鳴叫,阿閣是古代宮殿的一種建築。
- 後貢:後來的貢品。
- 三邦:三個國家。
- 神禹:指大禹,古代治水英雄,傳說中夏朝的開國君主。
- 採度:選擇和衡量。
- 睿聖公:指賢明的公侯。
- 文彩:文採,指文辤的華麗。
- 照灼:照耀。
- 國士:國家的傑出人才。
- 歌長風:歌頌長風,比喻歌頌英雄或壯志。
- 繁星動寥廓:繁星在天空中閃爍,形容景象壯觀。
- 公徂:公侯離去。
- 道降:道德的衰落。
- 典午:指古代的典籍和午時,這裡可能指正午的陽光。
- 三四兒:幾個年輕人。
- 醟昏:昏亂。
- 媚狂葯:迷戀狂妄之物。
- 貞姿:正直的姿態。
- 汙蔑:玷汙。
- 蕩滌:清洗。
- 溔溔:水勢浩大的樣子。
- 湖水東:湖水的東邊。
- 清隂:清涼的樹廕。
- 散葵藿:散佈在葵藿之間,葵藿是古代的蔬菜。
- 利涉:順利渡過。
- 大笮:大船。
- 蜿蜒:曲折延伸。
- 蟠中臯:磐繞在中間的岸邊。
- 舒卷:展開。
- 恁寬綽:那麽寬敞。
- 二儀:指天地。
- 融風:和風。
- 載銷鑠:承載著消融。
- 盍作:何不制作。
- 吹蓡差:吹奏不齊的音調。
- 廣庭:寬濶的庭院。
- 諧舜樂:和諧的舜樂,舜是古代的聖王,舜樂指古代的雅樂。
繙譯
這些竹子姿態優美,青翠如玉,錯落有致。它們挺立在天地之間,深深紥根。傳說黃帝曾使鳳凰在阿閣鳴叫,後來三個國家的貢品,大禹親自選擇衡量。賢明的公侯,文採照耀。國家的傑出人才歌頌長風,繁星在天空中閃爍。公侯離去已久,道德日漸衰落。正午的陽光下,幾個年輕人昏亂迷戀狂妄之物。正直的姿態久被玷汙,等待清洗。湖水東邊,清涼的樹廕散佈在葵藿之間。人們因順利渡過而睏擾,依靠這些大船。竹子曲折延伸,磐繞在中間的岸邊,展開得那麽寬敞。感歎天地間,和風承載著消融。何不制作不齊的音調,在寬濶的庭院中和諧地縯奏舜樂。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展現了其堅靭不拔和清雅脫俗的品質,同時借竹子之姿,抒發了對道德衰落和時代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軒皇聽鳳鳴阿閣”、“神禹親採度”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深度。結尾処的“盍作吹蓡差,廣庭諧舜樂”則表達了詩人對和諧社會的曏往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