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雜詠

· 張穆
石榻寂不寐,松風鳴夜弦。 三更山月曉,蟾影覆人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石榻(tà):石制的牀。
  • 寂不寐:寂靜無人,無法入睡。
  • 松風:松林中的風。
  • 鳴夜弦:比喻松風的聲音如同夜晚彈奏的琴弦。
  • 三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爲五更,三更大約是晚上11點到1點。
  • 山月:山中的月亮。
  • 蟾影:月亮的影子,因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 覆人眠:覆蓋在人的睡眠之上,形容月光照在人身上。

繙譯

石牀靜悄悄,我卻無法入眠, 松林中的風聲,像是夜晚彈奏的琴弦。 到了三更時分,山中的月亮明亮, 月亮的影子輕輕覆蓋在我的睡眠之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山夜景象,通過“石榻寂不寐”和“松風鳴夜弦”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外界自然的和諧。詩中“三更山月曉,蟾影覆人眠”一句,巧妙地將時間、自然景象與人的情感融爲一躰,表達了作者在夜深人靜時對自然美景的沉醉與對甯靜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甯靜而深沉的美感。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