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俠公子陳法瞻爲客報仇留武昌張布衣家孟秋同徐明宇追訪及麻城去二日矣題詩記懷

· 張穆
劍客初辭黃鶴樓,秋霜夜夜淬吳鉤。 我從三楚尋應遍,君自雙城去不留。 壯士定從知己死,肝腸須向古人求。 知名何必曾相識,易水千年總一流。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cuì):淬火,金屬加工工藝,將金屬加熱後迅速浸入水中,使其變硬。
  • 吳鉤:古代吳地(今江蘇一帶)出產的彎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
  • 三楚:古代楚國的別稱,這裏泛指楚地。
  • 雙城:指泉州和武昌,這裏代指陳法瞻的行蹤。
  • 易水: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古代燕國之地,荊軻刺秦王時曾在此告別燕太子丹。

翻譯

劍客剛剛離開黃鶴樓,夜夜以秋霜淬鍊他的吳鉤。 我遍尋三楚之地,而你卻已從雙城離去,不再停留。 壯士定會爲知己而死,忠誠之心應向古人學習。 是否相識並不重要,只要名聲相符,易水的英魂千年後仍是一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劍客陳法瞻爲友報仇後離去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俠義精神的讚美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劍客初辭黃鶴樓,秋霜夜夜淬吳鉤」展現了劍客的英勇與決心,而「壯士定從知己死,肝腸須向古人求」則強調了忠誠與犧牲的精神。最後兩句「知名何必曾相識,易水千年總一流」則昇華了主題,表達了無論是否相識,真正的英雄精神是跨越時空的。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俠義精神的頌揚。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