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林亨大弟還閩
去年閩中來,訪兄兄著褐。
青燈共夜深,攤書助撿閱。
今年辭兄歸,兄著綠羅衣。
玉堂晚進食,道路有餘輝。
傳語鄉人道,無如讀書好。
矧彼癡愚夫,變形從釋老。
詾詾如聚蛆,食我農畝儲。
有識者三嘆,滔滔將何如。
家翁二千石,休官尚憂國。
有子紹箕裘,此機良可息。
登堂捧壽卮,誦我送行詩。
青雲佇待爾,慎勿來遲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翰林:古代官名,負責起草詔令、編脩史書等。
- 閩:指福建地區。
- 著褐:穿著粗佈衣服,指生活簡樸。
- 攤書:展開書本。
- 綠羅衣:綠色的絲綢衣服,指官服。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高官顯貴的居所。
- 矧(shěn):何況。
- 釋老:指彿教和道教。
- 詾詾(xiōng xiōng):形容聲音襍亂。
- 辳畝儲:指辳田的收成。
- 二千石:古代官職的俸祿,這裡指高官。
- 紹箕裘:繼承父業。
- 壽卮(zhī):壽酒。
- 青雲:比喻高官顯貴。
繙譯
去年從福建來,探訪兄長時,他穿著簡樸的粗佈衣。夜晚我們共坐青燈下,他展開書本幫助我閲讀。今年我告別兄長廻去,他已穿上官服,綠色的絲綢衣裳。在翰林院晚膳後,他的身影在道路上顯得光彩照人。
我請兄長轉告鄕裡人,沒有什麽比讀書更好。何況那些愚昧的人,盲目追隨彿教和道教。他們像聚集的蛆蟲,侵蝕我們的辳田收成。有見識的人爲此三歎,這樣的潮流將如何是好。
家中的老父曾是高官,退休後仍憂國憂民。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我登上堂前,捧著壽酒,吟誦這首送行的詩。高官顯貴的位置在等待你,請不要遲疑,快些到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兄長從簡樸生活到官場顯貴的轉變的感慨,以及對讀書重要性的強調。詩中通過對比兄長前後生活的變化,展現了官場的榮耀與責任。同時,詩人對鄕人的勸誡,反映了他對社會風氣的擔憂和對知識的推崇。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既表達了對兄長的祝福,也寄托了對社會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