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愁入銀缸秋夜長,金刀玉尺總淒涼。 從來閨裏流黃月,不減盧龍塞上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銀缸:銀製的燈盞。
  • 金刀玉尺:金質的剪刀和玉製的尺子,這裏象徵着裁縫的工具。
  • 閨裏:指女子的內室。
  • 流黃:指黃色的絲織品,這裏可能指女子的衣物或織物。
  • 盧龍塞:古代邊塞名,位於今河北省遷西縣西北,這裏代表邊疆。

翻譯

秋夜漫長,愁思如潮涌入銀燈的光暈中,金刀和玉尺在手,卻只感到無盡的淒涼。 自古以來,閨房中的黃色月光,雖溫柔卻也帶着哀愁,不亞於盧龍塞上那冰冷的霜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秋夜的銀燈、金刀玉尺等意象,描繪了深閨女子的孤寂與愁思。詩中「愁入銀缸秋夜長」一句,既表達了時間的漫長,又暗示了女子內心的無盡憂愁。後兩句將閨中的月光與塞上的霜相比,巧妙地表達了女子雖身處閨中,但內心的哀愁卻與邊塞的戰士無異,展現了女子對遠方徵人的思念與牽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表達了明代女性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情感世界。

張應申

張應申,字維貞。東莞人。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舉人。有《二酉山房草》。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二有傳。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