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周昆彥

白馬隱吳門,光迅如匹練。 向非魯仲尼,在遠焉能辨。 風雅日以替,歧路日以衍。 詎無萬里心,跬步坐自眩。 燕玉雜璠璵,隋珠故捐賤。 得失中自知,疇能晰其變。 揆餘二三子,唯然規前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馬隱吳門:指白色的馬在吳地的城門附近隱約可見。
  • 光迅如匹練:形容馬跑得非常快,像一匹展開的綢緞。
  • 魯仲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
  • 風雅日以替:風雅之事逐漸被替代。
  • 歧路日以衍:歧路,指分岔的道路;衍,擴展。
  • 詎無萬里心:詎,豈;萬里心,指遠大的志向。
  • 跬步坐自眩:跬步,半步;坐,自然地;眩,迷惑。
  • 燕玉雜璠璵:燕玉,指燕地的玉;璠璵,美玉。
  • 隋珠故捐賤:隋珠,指隋朝的珍珠;捐賤,被拋棄而顯得不值錢。
  • 得失中自知:在得失之間自己最清楚。
  • 揆餘二三子:揆,度量;餘,我;二三子,指幾個人。
  • 唯然規前彥:唯然,只是;規,效法;前彥,前賢。

翻譯

白色的馬在吳地的城門附近隱約可見,它奔跑得非常快,就像一匹展開的綢緞。如果不是孔子那樣的人物,在遠處怎能分辨清楚。風雅之事逐漸被替代,分岔的道路越來越多。難道沒有遠大的志向嗎?但半步之遙就自然感到迷惑。燕地的玉與美玉混雜,隋朝的珍珠被拋棄而顯得不值錢。在得失之間自己最清楚,誰能清楚地看到其中的變化。我度量着我們這幾個人,只是效法前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白馬、風雅、歧路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志向的感慨。詩中「白馬隱吳門,光迅如匹練」以生動的形象展現了速度與遠方的關係,而「風雅日以替,歧路日以衍」則反映了社會風氣的變化和個人選擇的困境。最後,詩人通過「揆餘二三子,唯然規前彥」表達了自己及同伴們對前賢的敬仰和效法之志,體現了對傳統價值的堅守和對未來的期許。

張應申

張應申,字維貞。東莞人。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舉人。有《二酉山房草》。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二有傳。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