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之懷寧兼寄蔡紫樞明府

故人試宰訟庭間,汝去寧辭道路艱。 問俗昔爲舒子國,捲簾時見皖公山。 射蛟豈以登封至,控鶴虛傳避錫還。 正好招攜重懷古,百年蹤跡拍浮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試宰:試用爲官。
  • 問俗:詢問風俗。
  • 舒子國:古代國名,此處指懷寧地區。
  • 皖公山:山名,位於安徽省懷寧縣。
  • 射蛟:指漢武帝射蛟的典故,此處可能指漢武帝的功績。
  • 登封:指帝王封禪,即在泰山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 控鶴:傳說中仙人騎鶴,此處可能指仙人或高人。
  • 避錫:避開賜予的官職或榮譽。
  • 招攜:招引朋友。
  • 懷古:懷念古代的事物。
  • 蹤跡:行動所留的痕跡。
  • 拍浮: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翻譯

故人試用爲官在訟庭之間,你去那裏難道不嫌道路艱難嗎? 詢問當地的風俗,這裏曾是古代的舒子國,捲起窗簾時常可以看到皖公山的景色。 漢武帝射蛟的壯舉並非因爲登封而來,傳說中的仙人控鶴也只是避開了賜予的官職而還。 此時正是招引朋友重溫古事的好時機,一生的蹤跡就像漂泊不定的浮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前往懷寧任職的關切與祝福,同時也流露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詩中通過「舒子國」、「皖公山」等地方特色,展現了懷寧的歷史底蘊和自然風光,而「射蛟」、「控鶴」等典故則增添了詩意的深度。結尾的「招攜重懷古」和「蹤跡拍浮間」則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漂泊的感慨。

張應申

張應申,字維貞。東莞人。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舉人。有《二酉山房草》。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二有傳。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