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菊裏

· 張穆
獨臥江林轍跡稀,清颸離芷願多違。 正聞啼鳥迎賓至,不忍鳴榔送客歸。 黃葉拂波秋作態,墨花盈榻日相依。 橋東更許尋誰過,此別懸懸在釣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獨臥:獨自躺臥。
  • 江林:江邊的樹林。
  • 轍跡稀:車轍痕跡稀少,指行人稀少。
  • 清颸:清風。
  • 離芷:離別的香草,比喻離別的情感。
  • 願多違:願望常常無法實現。
  • 正聞:正在聽到。
  • 啼鳥:鳴叫的鳥兒。
  • 賓至:賓客到來。
  • 鳴榔:敲擊船舷,古代送別時的一種儀式。
  • 送客歸:送別客人離去。
  • 黃葉拂波:黃色的落葉輕拂水麪。
  • 鞦作態:鞦天的景象。
  • 墨花盈榻:墨跡斑斑,滿牀都是,形容勤奮寫作。
  • 日相依:每日相伴。
  • 橋東:橋的東邊。
  • 尋誰過:尋找誰來過訪。
  • 此別懸懸:這次離別讓人心中掛唸。
  • 釣磯:釣魚時坐的石頭,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繙譯

獨自躺臥在江邊的樹林中,行人稀少,清風拂過,離別的願望常常無法實現。正在聽到鳥兒的鳴叫,似乎在歡迎賓客的到來,卻又不忍心敲擊船舷,送別客人離去。黃色的落葉輕拂水麪,鞦天的景象顯得格外動人,墨跡斑斑,滿牀都是,每日與寫作相伴。在橋的東邊,我更希望尋找誰來過訪,這次離別讓人心中掛唸,直到我廻到隱居的釣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獨自在江邊樹林中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黃葉拂波鞦作態”一句,以黃葉輕拂水麪的景象,生動地描繪了鞦天的韻味,而“墨花盈榻日相依”則展現了詩人勤奮寫作的生活狀態。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隱逸生活的渴望。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

張穆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