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戎葉太僕攜妓招同萬伯文樑元珍鄧伯喬李煙客飲湖心亭
霞光山色夕陽天,簫鼓中流載畫船。
賓客醉時聽玉漏,樑塵飛處落金鈿。
驚看節序黃花後,坐對尊罍綠草前。
燈火背城明月夜,斷橋堤柳鎖寒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簫鼓:泛指樂奏。簫,(xiāo),一種竹製管樂器。鼓,打擊樂器。
- 玉漏:古代計時漏壺的美稱。
- 梁塵:屋樑上的灰塵。
- 尊罍(zūn léi):泛指酒器。
- 黃花:這裏指菊花。
翻譯
夕陽西下,霞光映照着山色,天空被染成一片絢爛。在江中心的水流中,畫船上傳來悠揚的簫鼓之聲。賓客們在沉醉中傾聽着計時的玉漏聲,屋樑上的灰塵在歡歌笑語中飛揚,金鈿首飾也隨之飄落。驚訝地發現時節已過了菊花盛開之時,衆人坐在綠草如茵的前面,面對着美酒佳餚。燈火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閃爍,明月高懸夜空,斷橋邊的堤岸上柳樹低垂,籠罩在寒冷的煙霧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湖心亭宴飲的情景,展現出一幅優美的畫面。詩的首句通過「霞光山色夕陽天」,描繪了夕陽西下時美麗的自然風光,爲整個宴飲場景營造了一個浪漫的氛圍。「簫鼓中流載畫船」則寫出了宴飲的地點和熱鬧的氛圍。接下來的「賓客醉時聽玉漏,梁塵飛處落金鈿」,表現了賓客們的盡情歡樂和沉醉。「驚看節序黃花後,坐對尊罍綠草前」,既點明瞭時間已經過了菊花盛開的季節,又描寫了人們在綠草前享受美酒的情景。最後兩句「燈火背城明月夜,斷橋堤柳鎖寒煙」,以燈火、明月、斷橋、堤柳和寒煙等元素,構成了一幅寧靜而又略帶清冷的畫面,與前面的熱鬧形成對比,給人以豐富的審美感受。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將自然景色與宴飲歡樂的場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