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酌胡守中湖亭同曠伯逵賦二首

· 劉崧
楊柳中間一草亭,石橋流水帶回汀。 日含細霧明丹閣,雨逐涼風入翠櫺。 萍底霞翻魚漾鬣,竹間雪墮鶴梳翎。 樓臺北渚催殘景,烽火西山隱落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tīng):水邊平地,小洲。
  • (líng):舊式房屋的窗格。
  • (liè):獸類頸上的長毛。
  • (líng):鳥翅和尾上的長而硬的羽毛。

繙譯

在楊柳叢中有一座草亭,石橋下的流水環繞著水邊的平地。太陽被細微的霧氣籠罩,照亮了紅色的樓閣,雨水伴隨著涼風進入翠綠的窗格。水麪的浮萍下霞光繙動,魚兒擺動著魚鰭;竹林間雪花飄落,仙鶴梳理著自己的羽毛。樓台北麪的小洲催促著這將盡的景色,西邊山上的烽火使落下的星星隱匿不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甯靜而又富有動態的湖邊景色圖。詩中通過“楊柳”“草亭”“石橋”“流水”等元素,搆建出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日含細霧明丹閣,雨逐涼風入翠欞”一句,細膩地描繪了天氣的變化,增添了一種朦朧的美感。“萍底霞繙魚漾鬣,竹間雪墮鶴梳翎”則以生動的筆觸描寫了水中的魚兒和竹林中的仙鶴,展現出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最後兩句“樓台北渚催殘景,烽火西山隱落星”,在景色描寫中融入了一絲淡淡的憂傷和歷史的滄桑感。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凝練,給人以美的享受。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