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邀張孟奇使君偕鄧伯喬李煙客樑非馨集竹素山房辱惠長篇賦答一首

歐生少小何狂癡,雙眼如電光陸離。十五上書爲弟子,下帷始解學吾伊。 羞效世儒守章句,網羅泛涉古文詞。性好結交兼任俠,鮮車麗服相矜奇。 千金到手頃刻盡,十載踉當無立錐。有田不耕憑寸管,廣廈不住巢一枝。 文章難飽便便腹,十朝九日煙無炊。原憲之裳東郭履,出門兩足不能馳。 況多面瘢與血孔,將無痼疾等瘡痍。世人相見皆欲走,嗜痂能得幾相知。 歐生仰天長大笑,英雄可令困如斯。購得奇書將萬卷,目不停閱手常披。 客到高談雄四座,無酒還須便典衣。西鄰欲罵東鄰怪,笑殺紛紛世上兒。 爾來避盜入城市,數椂新蓋俱茅茨。窗靜只堪邀月色,庭空生怕寒風吹。 巷僻徑深人到少,二三同調相追隨。西園張公浮丘伯,博雅才名世所稀。 登壇虎視執牛耳,曹劉沈宋任鞭笞。相慕十年未識面,入林把臂來何遲。 鄧生治具餘治酒,相留竟日醉東籬。不鳴弦管不徵伎,不呼盧雉不彈棋。 留歡亦復無雞黍,盤裏精鹽煮蕨薇。三城杳杳繁車馬,華堂高咽烹鮮肥。 張公掉頭不肯顧,張公此來欲何爲。細語玄言促膝坐,古今商榷真纚纚。 祕文疑字無不訂,酒酣耳熱或談詩。上窮倉頡下掌故,一日千秋正在茲。 禁城已聞更漏下,微微月色送將歸。詰朝使者持尺素,已就長歌黃絹辭。 言言剖露真肝膽,使我讀之驚且疑。茫茫宇宙誰知己,得公一顧決雄雌。 千人之諾不如一士諤,一狐之腋勝於千羊皮。富貴繁華有凋謝,西園張公真我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陸離:形容色彩斑斕、光怪陸離,這裏形容目光炯炯有神。(「陸」讀音:lù)
  • 下帷: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指教書。(「帷」讀音:wéi)
  • 吾伊:讀書聲。
  • 鮮車麗服:鮮豔的車,華麗的衣服。形容服飾豪奢。
  • 踉當(liàng dāng):走路不穩的樣子。
  • 便便(pián pián)腹:形容肚子大。這裏指肚子裏雖然有很多文章,卻不能解決溫飽問題。
  • 原憲之裳: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他生活貧困,穿的衣服很破舊。
  • 東郭履:東郭先生鞋子破爛。
  • 嗜痂:一種怪癖,比喻人的乖僻嗜好。(「痂」讀音:jiā)
  • 椂(lù):是「祿」的訛字,這裏指俸祿、薪俸。
  • 茅茨(cí):用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
  • 纚纚(lí lí):有條理的樣子。
  • 倉頡(jié):傳說中創造漢字的人。
  • 掌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官員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遺聞軼事。

翻譯

我歐生年少時何等狂放癡迷,雙眼如電般炯炯有神。十五歲上書成爲弟子,放下帷幕開始學習讀書聲。 羞於效仿世間儒生墨守章句,廣泛涉獵古文詞章。生性喜好結交朋友並崇尚俠義,豪車華服相互炫耀。 千金到手很快就花光,十年間走路不穩也沒有立足之地。有田不去耕種只憑手中筆,有廣廈不住卻像鳥兒只住一枝。 文章雖好卻難以填飽肚子,十天裏九天都炊煙不起。穿着像原憲那樣破舊的衣裳,鞋子像東郭先生的一樣破爛,出門兩腳都難以行走。 況且臉上多有瘢痕和血孔,幾乎如同痼疾般的瘡痍。世人見到我都想躲開,能喜歡我這怪癖的又有幾人相知。 我歐生仰天大笑,英雄怎能被困窘到如此地步。購得奇書萬卷,眼睛不停閱讀手中常翻閱。 客人到來高談闊論使四座皆驚,沒有酒了就典當衣服買酒。西邊的鄰居想罵東邊的鄰居覺得奇怪,笑看世間紛紛攘攘的人們。 近來爲躲避盜賊進入城市,幾間新蓋的屋子都是茅屋。窗戶安靜只可邀請月色進入,庭院空曠生怕寒風吹來。 巷子偏僻道路幽深人來的很少,有兩三志同道合的人相互追隨。西園的張公和浮丘伯,博學高雅才名世間稀少。 登上講壇有權威,曹操、劉備、沈約、宋玉都任由他們評說。相互傾慕十年卻未見過面,進入山林挽手相來爲何如此之遲。 鄧生準備食物我準備酒,相互挽留整日在東籬沉醉。不奏弦管不招歌伎,不玩賭博不彈棋。 留下歡樂也沒有雞肉米飯,盤子裏是用精鹽煮的蕨菜薇菜。三城之中車水馬龍,華堂之上高談闊論品嚐鮮美肥嫩的食物。 張公卻轉頭不肯去顧盼,張公此次前來是爲了什麼呢。輕聲細語談論玄理促膝而坐,古今之事探討得有條有理。 神祕的文字疑難的字詞無不訂正,酒喝得暢快耳熱時有時談論詩歌。往上探尋到倉頡往下探討各種掌故,一日之間收穫如同千秋之多。 禁城已經聽到更漏之聲,微微月色送我們歸去。第二天早晨使者拿着書信,我已經寫好了長篇詩歌作爲答覆。 字字句句都吐露着真摯的肝膽,讓我讀來又驚又疑。茫茫宇宙中誰是知己,得到您的賞識才能決定勝負。 一千個人的應諾不如一個士人的直言,一隻狐狸腋下的皮勝過一千張羊皮。富貴繁華會有凋謝之時,西園的張公纔是我真正的老師。

賞析

這首詩以自述的方式,展現了詩人歐必元的人生經歷、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詩中,歐必元回顧了自己年少時的狂放與癡迷,以及在追求知識和理想過程中的種種遭遇。他雖有才華,卻生活困頓,不被世人理解,但他依然保持着樂觀和自信,堅持自己的興趣和追求。 詩中還描繪了他與張孟奇、鄧伯喬等人的交往,表現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文學、哲學的共同熱愛。他們相聚時,不追求奢華的享受,而是以探討學問、交流思想爲樂,體現了一種高尚的情趣和精神追求。 整首詩語言流暢,情感真摯,生動地刻畫了詩人的形象和內心感受。同時,通過對世事的洞察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真知己和真正學問的渴望,以及對富貴繁華的淡薄態度,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