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洲寺遇翁水部之官

已辭珠海曲,言赴秣陵春。 星是郎官舊,詩傳水部新。 握蘭香漸遠,折柳贈還真。 今日祇林下,尊前別故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秣陵(mò líng):古縣名,治所在今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
  • 握蘭:古時習俗,帝王授給尚書郎以畹蘭,因稱皇帝近臣爲握蘭。後用以指皇帝近臣。
  • 祇林(qí lín):即祇園。祇陀太子所置之園林,後借稱佛寺。

翻譯

已經辭別了珠海那彎曲的地方,說着要前往秣陵趕赴春天。 星辰還是那郎官舊時的樣子,詩作卻傳出水部新的篇章。 身爲近臣的香氣漸漸遠去,折下柳枝相贈情誼真摯。 今日在這佛寺之下,在酒杯前與故人告別。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歐必元在靈洲寺遇到翁水部赴任時所作。詩的首聯點明瞭翁水部離開珠海,前往秣陵的行程。頷聯通過「星是郎官舊,詩傳水部新」,巧妙地將翁水部的過去職位和現在的水部職責聯繫起來,同時也暗示了他的文學才華。頸聯的「握蘭香漸遠」表達了翁水部離開皇帝近臣之位,而「折柳贈還真」則體現了詩人與翁水部之間真摯的友情,折柳相贈的場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尾聯「今日祇林下,尊前別故人」,在祇林之下,酒杯之前,詩人與故人辭別,營造出一種略帶傷感的氛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行程、職責、友情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翁水部的祝福以及離別時的不捨之情。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