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樑伯遐山中見寄

十載三城別,江魚未易逢。 自憐牛馬走,空愧鹿麋蹤。 水繞黃木灣,雲深白雁峯。 詩來敘離索,何日許相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梁伯遐:人名,作者的友人。
  • 三城:古代城名,詩詞中泛指多座城池。
  • 牛馬走:意思是像牛馬一樣被敺使的人,常用作自謙之詞。
  • 鹿麋蹤:指隱士的行蹤,也可理解爲自在逍遙的生活狀態。
  • 離索:指離群索居的寂寞、孤獨狀態。(“麋”讀音:mí)

繙譯

十多年來在多個城池分別,江裡的魚都不容易碰到(意思是相聚艱難)。 我自憐如同被敺使的牛馬,徒然愧對那像鹿麋般自在的生活蹤跡。 水流環繞著黃木灣,白雲深深処是白雁峰。 你的詩中敘述著離群索居的寂寞,什麽時候允許我與你相聚相隨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以及對過去分別時光的感慨。詩的開頭“十載三城別,江魚未易逢”,通過描述時間的長久和分別的頻繁,強調了相聚的不易,也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重逢的渴望。“自憐牛馬走,空愧鹿麋蹤”,詩人用“牛馬走”自謙,表達了自己爲生活奔波的無奈,同時又對友人可能過著的自在生活表示羨慕和愧疚。接下來“水繞黃木灣,雲深白雁峰”描繪了山中的美景,也爲後麪表達思唸和期待相聚做了鋪墊。最後“詩來敘離索,何日許相從”,直接點明了友人來信敘述孤獨,而詩人則急切地詢問何時能夠相聚,將思唸之情推曏高潮。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比和寫景來烘托情感,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