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復半竹亭夜坐有感

清溪經歲學逃喧,偶入江城亦閉門。 末路交遊吾見晚,前途風雨不堪言。 顛狂柳絮隨風舞,歷亂芙蓉對月翻。 苔蘚自深階草色,可誰今夜破芳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經歲:經過一年或多年。「經」(jīng),經過。
  • 逃喧:逃避喧鬧,尋求安靜。
  • 末路:路途的終點,比喻人生的晚期或困境。
  • 交遊:結交朋友,往來交際。
  • 歷亂:紛亂,雜亂。「歷」(lì),經過。
  • 芳尊:亦作「芳罇」,精緻的酒器,亦借指美酒。「罇」(zūn)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翻譯

清澈的溪流旁,我多年來學着逃避喧鬧,偶然來到江城也依舊閉門不出。人生困境中,我結交朋友較晚,前方的風雨艱難讓人難以言說。癲狂的柳絮隨風飄舞,紛亂的荷花對着月亮翻動。苔蘚使臺階上的草色顯得更深,可是今晚又有誰能來共飲美酒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獨坐竹亭時的感慨。首聯交代了詩人長期尋求寧靜,即使到了江城也選擇閉門的狀態。頷聯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人生處於困境、交友較晚的無奈和對前途風雨的憂慮。頸聯通過描寫柳絮和荷花在風中、月下的紛亂之態,進一步烘托出一種不安定的氛圍。尾聯以苔蘚加深階草色的景象,表現出環境的清冷,而「可誰今夜破芳尊」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整首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傳達出詩人複雜的情感。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