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黃進賢貞甫

吏隱何妨任採真,匡廬山色鬥嶙峋。 才分雷煥雙龍劍,已得詹何獨繭綸。 經術大名垂震旦,風流高誼薄蒼旻。 南州一榻知仍在,孺子無由把臂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吏隱:指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 採真:指順乎天性,放任自然。
  • 匡廬:即廬山。這裏的「匡」讀音爲「kuāng」。
  • :比。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峯、岩石等突兀高聳。
  • 雷煥:晉代人,傳說他曾發現兩把寶劍。
  • 詹何:古代善釣者。
  • 獨繭綸:指獨自用一根絲線釣魚,比喻高超的釣技。
  • 經術:指經學。
  • 震旦: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 蒼旻(cāng mín):蒼天。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 一榻:指接待賓客的地方。
  • 孺子:指年輕人,這裏是作者自謙的說法。

翻譯

即使擔任官職也不妨礙追求自然真性,廬山的景色雄偉高峻相互比美。(你)才如雷煥能發現雙龍劍,又有像詹何一樣高超的釣技。在經學上大名遠揚,流傳至中國;爲人風流灑脫,情誼高尚,可薄蒼天。我知道在南方還有爲你準備的接待賓客的地方,只是我沒有機會與你親密地挽手交談。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給黃進賢貞甫的。詩的首聯表達了對友人能夠在爲官的同時保持自然真性的讚賞,同時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頷聯通過用雷煥發現雙龍劍和詹何高超的釣技來比喻友人的才華,顯示出作者對友人的欽佩。頸聯則讚美友人在經學上的成就和高尚的情誼。尾聯表達了作者對與友人相聚的渴望,但又無奈不能實現的遺憾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用典恰當,既展現了友人的非凡才能和高尚品質,也流露出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