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弟嘉遇宿鳳山因馮章倩

憶昨高齋訴別衷,一尊今夜更誰同。 西堂月賦憐諸謝,南國風流憶小馮。 極目江城看白雁,愁心明月落丹楓。 粵王臺下亭前竹,安得連牀暮雨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代盛酒的器具,這裏指酒。
  • 西堂月賦:「西堂」可能指的是某個地點,這裏指在西堂賞月賦詩。「月賦」指吟詠月亮的詩賦。
  • 諸謝:這裏可能指謝姓的一些人物,具體不詳。
  • 南國:泛指南方地區。
  • 粵王臺:歷史古蹟,在今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又名越王山)上。

翻譯

回憶起昨日在高雅的書齋中訴說離別的衷腸,今晚這一杯酒又能與誰一同共飲呢?在西堂賞月吟詩,憐愛那些謝姓之人(雖不知具體所指),在南方的風土人情中回憶起小馮(此處的小馮可能指的是馮章倩)。極目遠望江城,看到白色的大雁,憂愁的心情伴隨着明月映照下的紅色楓葉。粵王臺下亭子前的竹子啊,怎能如我們一般在這暮雨之中連牀而臥呢?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昨日的離別場景開篇,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當下孤獨的感慨。詩中通過「西堂月賦」「南國風流」等詞語,營造出一種充滿文化氛圍和浪漫情感的意境。同時,「白雁」「明月」「丹楓」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烘托出詩人心中的憂愁。最後,詩人以粵王臺下的竹子自比,表達了對與同族弟嘉遇和馮章倩共同相處時光的渴望,也反映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