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 己巳端午
海榴庭院初長日,梅羽弄陰弄霽。驚心節序,艾枝懸綠,菖蒲浮碧。衣賜香羅,憶陪宮宴,御爐煙細。愧相如多病,歸來鬢痕如縷。
往事風流莫記。黯江山、舊遊凝睇。湘波吊雪,楚峯悽黛,荊雲愁壘。魚腹沉冤,衆人皆醉,一樽誰酹。獨登臨詞客,興亡多恨,灑青衫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榴:即石榴。「榴」讀音(liú)。
- 霽(jì):雨止天晴。
- 節序:節令的順序。
- 艾枝:端午節時採的艾草。「艾」讀音(ài)。
- 菖蒲(chāng pú):水生植物,可提取芳香油,亦可入藥。端午節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於檐下的習俗。
- 香羅: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
- 相如:指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他曾患有消渴病。這裏作者以司馬相如自比,暗示自己身體不佳。
- 睇(dì):斜着眼看,這裏指凝視。
- 湘波:湘江的波浪。
- 吊雪:指吊屈原沉江之事,屈原投江後,傳說人們投糉子到江中以免魚蝦啃食他的屍體,又傳說屈原的靈魂化爲雪。
- 楚峯:楚國的山峯,這裏借指屈原的故鄉一帶的山。
- 悽黛:淒涼的山色。
- 荊雲:荊州的雲,借指楚地的天空。
- 愁壘:愁苦堆積。
- 酹(lèi):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翻譯
石榴花在庭院中開放,初升的太陽照耀着。青梅的枝葉在擺弄着陰影,天氣時晴時雨。令人驚心的節令又到了,艾草的枝條懸掛着綠色,菖蒲漂浮在碧綠的水中。想起過去曾穿着賜給的香羅衣,陪同參加宮廷宴會,御爐中的香菸嫋嫋。慚愧自己像司馬相如一樣多病,歸來時兩鬢如絲般斑白。
過去的風流往事不要記起。望着黯淡的江山,舊地重遊,凝神注視。湘江的波浪彷彿在憑弔屈原投江之事,楚地的山峯淒涼如黛,楚地的天空充滿憂愁。屈原含冤沉於魚腹,衆人都沉醉不醒,有誰能爲他灑酒祭奠呢?只有我這個登臨的詞客,心中懷着對國家興亡的諸多遺憾和憤恨,淚灑青衫。
賞析
這首詞以端午節爲背景,通過描繪節日的景象和回憶過去的宮廷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自己身世的感慨。上闋通過描寫海榴、梅羽、艾枝、菖蒲等景物,烘托出端午節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節序的變化。作者回憶起曾經的宮宴,與現在的多病之身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一種無奈和悲哀。
下闋則將思緒轉向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作者提到了湘波吊雪、楚峯悽黛、荊雲愁壘等,借屈原的故事和楚地的景象,表達了對國家衰落的沉痛和對人們麻木不仁的悲憤。最後,作者以「獨登臨詞客,興亡多恨,灑青衫淚」結尾,表現出自己作爲一個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無奈,以及內心的痛苦和悲憤。整首詞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
劉炳的其他作品
- 《 郊居雜興柬陳遂良 其三 》 —— [ 明 ] 劉炳
- 《 七夕對月懷藍明之黃彥美蔣師文先生 》 —— [ 明 ] 劉炳
- 《 寄許永明公冕昆年得夫先生 》 —— [ 明 ] 劉炳
- 《 次秋日韻奉汝弼叔二首 》 —— [ 明 ] 劉炳
- 《 京口中秋 》 —— [ 明 ] 劉炳
- 《 百哀詩 其十五 許栗夫 》 —— [ 明 ] 劉炳
- 《 次秋日韻奉汝弼叔二首 》 —— [ 明 ] 劉炳
- 《 左掖門朝退呈吳待制諸公 》 —— [ 明 ] 劉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