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懷

春深無柳不垂堤,撲簌征衫落燕泥。 一水遙飛淮海闊,千山暮合楚雲低。 天涯姊弟憐多病,客子江湖路自迷。 何事兩牽家國恨,悠悠萍水嘆仳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撲簌(pū sù):形容物體輕輕落下的樣子。
  • 征衫:指旅人的衣裳。
  • 淮海:泛指淮河以北及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一帶地區。
  • :這裏指古代楚國地區,地域大致爲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 仳離(pǐ lí):夫妻分離,特指妻子被遺棄。

翻譯

春已深了,沒有柳樹不是低垂着枝條輕拂堤岸的,旅人的衣衫上撲簌簌地落下燕泥。一條河流遠遠地流向廣闊的淮海地區,衆多山巒在暮色中合攏,楚地的雲彩也顯得很低。在天涯的姐弟可憐都身患多病,漂泊在外的人在江湖之路上自己也感到迷茫。爲什麼兩件事都牽連着家國之恨,就像悠悠的浮萍之水讓人嘆息着別離。

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的景色爲背景,抒發了詩人的羈旅之愁和對家國的憂慮。首聯通過描寫春景和燕泥落在征衫上,點明瞭詩人的旅人身份和時節。頷聯中「一水遙飛淮海闊,千山暮合楚雲低」,以開闊的意境展現出旅途的遙遠和景色的蒼茫,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頸聯則表達了對身在天涯、多病的姐弟的牽掛,以及自己在江湖漂泊中的迷茫之感。尾聯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將個人的命運與家國之恨聯繫在一起,表達了對離別的無奈和悲哀。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自身情感的抒發,傳達出一種深沉的憂傷和對家國的關懷。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