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雲門

緩步通樵徑,穿林掛籜冠。 小尋溪磴坐,又過竹樓看。 蕉鹿雙心化,魚磯一水寒。 薄遊從此發,前路正漫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籜(tuò)冠:用竹筍皮製成的帽子。
  • 磴(dèng):石頭臺階。
  • 蕉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鄭國一樵夫打死一隻鹿,恐人見,藏鹿於水濠(háo)裏,蓋上蕉葉。後忘記所藏之地,便以爲是一場夢。後用以比喻得失無常,恍若一夢。
  • 魚磯(jī):可供垂釣的水邊岩石。

翻譯

我緩緩地走在打柴人走的小路上,穿過樹林時戴上了竹筍皮做的帽子。稍稍尋找了一下溪邊的石頭臺階坐下,又路過竹樓去觀看。得失無常恍若一夢,心境已然雙心同化,水邊供垂釣的岩石處,水流寒冷。這短暫的出遊從此處開始,前方的路還漫長着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雲門的一次遊歷。詩的首聯「緩步通樵徑,穿林掛籜冠」,通過「緩步」和「穿林」的動作,展現出詩人悠閒的心境和對自然的融入。頷聯「小尋溪磴坐,又過竹樓看」,進一步描寫詩人在溪邊石磴上小坐,又路過竹樓觀看的情景,體現出他對周圍環境的細緻觀察和欣賞。頸聯「蕉鹿雙心化,魚磯一水寒」,用「蕉鹿」的典故表達了對人生得失的一種超脫態度,同時「魚磯一水寒」描繪出一種清冷的氛圍,也可能暗示着詩人內心的某種思考。尾聯「薄遊從此發,前路正漫漫」,則表達了詩人從此處開始這短暫的遊歷,而前方的路還很長,給人一種對未來的期待和不確定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幽,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的描寫,傳達出詩人一種淡泊、超脫的人生態度。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