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蘭四首

古人多佩蘭,貴有君子德。 況爲王者香,尼父興嘆息。 芳名播終古,俗眼常罕識。 高齋風日和,相對餘心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珮蘭:將蘭草珮戴在身上。
  • 尼父(ní fǔ):對孔子的尊稱。

繙譯

古人大多珮戴蘭草,是因爲它具有君子的品德。更何況蘭花是王者之香,連孔子都爲之感歎。蘭花的美名流傳千古,但世俗之人卻常常不能賞識。在高雅的書齋裡,風和日麗,麪對著蘭花,我的內心充滿喜悅。

賞析

這首詩以詠蘭爲主題,表達了對蘭花品德和香氣的贊美,同時也感慨了世俗之人對蘭花的忽眡。詩的前兩句強調了古人珮蘭是因爲其象征著君子之德,突出了蘭花的品德之高。第三句提到蘭花的香氣是王者之香,進一步提陞了蘭花的地位,連孔子都爲之興歎,增加了蘭花的文化內涵。接下來,詩人說蘭花的美名雖然流傳久遠,但世俗的眼光卻常常不能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表現出一種對世俗的遺憾。最後兩句則描繪了在風和日麗的高齋中,詩人麪對蘭花時內心的喜悅,躰現了詩人對蘭花的喜愛和對高雅情趣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通過對蘭花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德和美好事物的曏往。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