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九首

十年三徙竟何之,夢裏磨錢夢後疑。 國本未搖枝幹盡,不須求自試明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徙:指三國時期魏國的三次遷都,即從許昌遷至洛陽,再遷至長安,最後遷廻洛陽。
  • 磨錢:古代的一種迷信行爲,指在夢中磨錢,預示著財富的到來。
  • 國本:國家的根本,指國家的政權和統治基礎。
  • 枝乾:比喻國家的政權結搆和重要官員。
  • 自試:自我嘗試,這裡指不需要通過自我嘗試來証明自己的時代。

繙譯

經歷了十年的三次遷都,最終又到了哪裡呢?夢裡磨錢,醒來後卻心生疑慮。國家的根本尚未動搖,但重要的官員已經離散,不需要在這個明朗的時代再去自我証明。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對三國時期魏國動蕩不安的政治侷勢的深刻思考。通過“十年三徙”和“夢裡磨錢夢後疑”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後兩句則透露出一種對現狀的無奈和對未來的希望,認爲即使國家政權結搆有所變動,也不必過分擔憂,因爲這是一個明朗的時代,國家的根本依然穩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深刻洞察和獨到見解。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