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園公過訪鏡園步杜少陵遊何將軍山林十律韻投贈步元韻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溫爾惇時溪橋初成十首
同聲自求應,倡和有羊何。
斗酒勿雲薄,百篇奚足多。
傾杯魚漸醉,得句鳥先歌。
願掃磯頭石,時邀彩鷁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子:中國傳統紀年法中的一個週期,六十年爲一個甲子。
- 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 倡和:即唱和,指詩歌的相互應答。
- 羊何:指羊祜和何充,兩人均爲東晉時期的文學家,這裏用以比喻詩友。
- 斗酒:古代盛酒的器具,這裏指少量的酒。
- 奚足:何足,哪裏值得。
- 傾杯:倒酒,飲酒。
- 彩鷁:古代船頭上畫着鷁鳥,這裏指船。
翻譯
我們有着相同的聲韻,自然會尋求相互的應答,就像古代的羊祜和何充一樣唱和。 雖然只有一斗酒,但不要說它少,即使寫出百篇詩作,又哪裏算多呢? 當我們傾杯暢飲時,魚兒似乎也陶醉了,而當我們得到佳句時,鳥兒似乎比我們先唱出。 我願意掃清磯頭的石頭,時常邀請你乘着彩繪的船隻來訪。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詩才的讚賞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熱愛。詩中通過「倡和有羊何」來比喻詩人與友人之間的詩歌交流,展現了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和共同的文學追求。後兩句「傾杯魚漸醉,得句鳥先歌」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將魚和鳥賦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描繪了詩人與友人飲酒作詩的歡樂場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