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園公過訪鏡園步杜少陵遊何將軍山林十律韻投贈步元韻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溫爾惇時溪橋初成十首
更領夕佳景,高臺踏紫雲。
雙龍佔劍氣,百里驗星文。
酌罷月初上,吟成夜正分。
醉鄉堪避世,時俗日紛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甲子爲其中一種組合。
- 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 西園公: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杜少陵:即杜甫,唐代著名詩人。
- 何將軍山林:杜甫詩中的地名,此處指鄧雲霄的居所。
- 元韻:原詩的韻腳。
- 尹用平、溫爾惇:人名,參與同集的友人。
- 溪橋:新建成的橋樑。
- 夕佳景:傍晚美麗的景色。
- 紫雲:祥瑞的雲氣。
- 雙龍:此處可能指劍上的裝飾或象徵。
- 劍氣:劍的鋒芒和氣勢。
- 星文:星象,古人常以此占卜吉凶。
- 醉鄉:醉後的境界,比喻逃避現實的境地。
- 時俗:當時的社會風俗或習慣。
翻譯
在甲子年的孟秋十九日,西園公來到我的鏡園拜訪,我跟隨杜少陵遊何將軍山林的十律韻腳,用原韻迴應他的贈詩。當時一起集會的還有尹用平和溫爾惇,恰逢溪橋剛剛建成。
我更深入地領略了傍晚的美景,登上高臺,踏着祥瑞的紫雲。雙龍裝飾的劍閃耀着光芒,百里之外的星象也預示着吉兆。飲酒之後,月亮初升,吟詩完成時,夜已過半。在醉後的境界中,我找到了逃避紛擾世事的避風港,而世俗的紛擾卻日益增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秋日傍晚與友人共賞美景、飲酒吟詩的情景。通過「高臺踏紫雲」、「雙龍佔劍氣」等意象,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高遠的情懷。詩中「醉鄉堪避世」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紛擾的逃避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詩歌藝術的精湛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