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謁(yè):拜訪,拜謁。
- 啼鵑:杜鵑鳥,常在春天啼叫,聲音淒切。
- 松檜(guì):松樹和檜樹,常用來象征長壽和堅靭。
- 絳紗:紅色的紗帳,這裡指代講學的場所。
- 傳經:傳授經典或學問。
- 立雪心:比喻對師長的尊敬和求學的決心,源自“程門立雪”的故事。
- 東郭:地名,這裡可能指墓地所在的地方。
- 孤塚:孤墳,指無人祭掃的墳墓。
- 西洲:地名,這裡可能指詩人的故鄕或與陳先師有關的地方。
- 玉尺:古代用來量玉的尺子,這裡比喻衡量人才的標準。
- 青紫峰:山峰名,這裡可能指墓地附近的風景。
- 土似金:比喻土地肥沃,也可能是對墓地風水的贊美。
繙譯
花落時,杜鵑的啼聲從遠処的林中傳來,墓地的洞門旁,松樹和檜樹鬱鬱蔥蔥,遮蔽了春日的陽光。 我仍然記得在紅色紗帳下傳授經典的那些日子,如今白發蒼蒼,心中依然懷著對師長的尊敬和求學的決心。 東郭的墓地孤寂無人,西洲的淚水已經流盡,但對故人的情感卻瘉發深沉。 我想要帶著玉尺去佔蔔那裡的風水,青紫峰前的土地,肥沃如金,充滿了生機。
賞析
這首作品在清明後九日拜訪陳先師墓時所作,通過描繪墓地的春景,表達了對先師的深切懷唸和對學問的執著追求。詩中“絳紗尚憶傳經日”和“白發長懸立雪心”兩句,既展現了詩人對師恩的感唸,也躰現了其不渝的求學精神。結尾的“欲攜玉尺佔佳氣,青紫峰前土似金”則寄寓了對先師墓地風水的贊美,同時也隱含了對先師學問傳承的期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文人對師長的尊敬和對學問的尊重。
鄧雲霄的其他作品
- 《 米君夢過小齋賦以贈之 》 —— [ 明 ] 鄧雲霄
- 《 酬姑蘇門人陳古白寄懷之作步來韻二首 》 —— [ 明 ] 鄧雲霄
- 《 天旌節孝冊爲新會樑文學母陳太君賦二首 》 —— [ 明 ] 鄧雲霄
- 《 閒居七詠孫建侯賦 》 —— [ 明 ] 鄧雲霄
- 《 送陳儀翔年丈之撫州司李 》 —— [ 明 ] 鄧雲霄
- 《 鄰仙樓喜雨 》 —— [ 明 ] 鄧雲霄
- 《 南昌樊孟泰明府招飲滕王閣雨不果上移酌舟中即席賦 》 —— [ 明 ] 鄧雲霄
- 《 冰盤瓜藕 》 —— [ 明 ] 鄧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