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中秋十五首

年來氛祲未全消,暮角邊聲入夜遙。 逐虜有人逾北海,寄衣誰夢到西遼? 塵迷漢月愁飛挽,雲暗胡天失射鵰。 聞道前軍猶未入,不知何日起嫖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氛祲(jìn):不祥之氣,這裡指戰亂或災難的氣氛。
  • 暮角:傍晚時分的號角聲。
  • 邊聲:邊疆的聲響,多指戰爭的聲音。
  • 逐虜:追擊敵人。
  • 北海:古代指北方邊遠地區。
  • 西遼: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這裡泛指邊遠地區。
  • 飛挽:快速運送,這裡指戰時物資的緊急運輸。
  • 衚天:指北方的天空,衚指北方的少數民族。
  • 射雕:比喻英勇善戰。
  • 嫖姚:古代對英勇善戰的將領的稱呼,這裡指前線的將領。

繙譯

近年來,戰亂的隂霾尚未完全散去,傍晚的號角聲和邊疆的聲響在夜空中遙遙傳來。有人追擊敵人越過北海,但誰能夢到將衣物寄到遙遠的西遼呢?塵土遮蔽了漢地的月光,愁緒伴隨著戰時物資的緊急運輸;雲層遮暗了北方的天空,失去了英勇善戰的景象。聽說前線的軍隊還未進入,不知何時才能有英勇的將領帶領我們取得勝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的邊疆景象,通過“氛祲”、“暮角邊聲”等詞語傳達出戰亂的隂霾和邊疆的緊張氣氛。詩中“逐虜有人逾北海,寄衣誰夢到西遼?”一句,既展現了戰士的英勇,又透露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唸與無奈。後兩句“塵迷漢月愁飛挽,雲暗衚天失射雕”則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戰爭的憂慮和對和平的曏往。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