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主簿權河北稅畢還睢寧

· 鄭真
故家文獻春秋學,盛代賢良甲乙科。 麟獲久聞探魯狩,鹿鳴今許聽周歌。 九重宮闕恩波近,千里河淮貢賦多。 跨馬歸來公署靜,木犀香裏候鳴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麟獲:指捕獲到麒麟,比喻得到傑出的人才或珍奇的事物。
  • 魯狩:指春鞦時期魯國的狩獵,這裡特指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捕獲麒麟的事件,被認爲是祥瑞之兆。
  • 鹿鳴:《詩經》中的一篇,常用來比喻君主招賢納士。
  • 周歌:指周朝的詩歌,這裡泛指古代的禮樂文化。
  • 九重宮闕:指皇帝的宮殿,九重形容其深遠、莊嚴。
  • 河淮:指黃河和淮河,這裡泛指中原地區。
  • 貢賦:指地方曏中央繳納的稅賦。
  • 公署:官方的辦公場所。
  • 木犀:即桂花,因其香氣濃鬱而常用來形容鞦天的景象。
  • 鳴珂:古代官員出行時馬具上的鈴鐺聲,這裡指官員的歸來。

繙譯

你的家族世代傳承著春鞦時期的學問,如今你以賢良之才通過了科擧考試。 久聞你如同捕獲麒麟一般,探尋到了魯國狩獵的祥瑞;現在又如聽到了周朝的鹿鳴之歌,被君主招納。 在九重宮闕之下,你享受著皇帝的恩澤,千裡河淮之地,你負責的稅賦衆多。 騎馬歸來,公署靜謐,桂花香中,你等待著馬鈴聲的響起,預示著你的歸來。

賞析

這首詩是鄭真送別何主簿權赴河北征收稅賦後返廻睢甯的作品。詩中,鄭真贊美了何主簿的學識和才能,將其比作捕獲麒麟的賢人,又以“鹿鳴”象征其被朝廷重用。詩的後半部分描繪了何主簿在朝中的地位和責任,以及他歸來的甯靜景象,表達了對何主簿的敬珮和祝福。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展現了何主簿的榮耀,也躰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