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方壺閒雲潭影

· 鄭真
點點遙山落影邊,水光雲影兩悠然。 俗塵不到林深處,一片靈臺萬古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壺:傳說中的仙山,也泛指仙境。
  • 閒雲:悠閒的雲彩。
  • 潭影:水潭中的倒影。
  • 點點:形容遠山稀疏的樣子。
  • 遙山:遠處的山。
  • 水光:水面反射的光。
  • 雲影:雲彩的影子。
  • 俗塵:塵世的煩惱和雜念。
  • 靈臺:心靈,內心。
  • 萬古天:永恆的天空,比喻永恆不變的真理或境界。

翻譯

遠處的山巒在落日的餘暉中點點稀疏,水面上的光影與雲彩的影子交織,顯得悠然自得。在這深林之中,塵世的煩惱無法觸及,內心如同那永恆的天空,萬古不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遙山、水光、雲影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俗塵不到林深處」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於塵世煩惱的遠離和對自然寧靜的嚮往。最後一句「一片靈臺萬古天」則深化了主題,將內心的寧靜與永恆的天空相比,表達了對於永恆真理或境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超然物外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