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史君實

· 鄭真
月湖公子泮池深,老卻平生富貴心。 寶鋏歌殘星斗落,紫簫吹斷鳳鸞吟。 秫香樽蟻杯頻泛,燭剪釵蟲夜向深。 若幸廣文歸去早,午風花下定相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泮池:古代學宮前的水池,象徵着學問的深邃。
  • 寶鋏:珍貴的劍。
  • 星斗落:比喻夜深或天將亮。
  • 紫簫:紫竹製成的簫,常用於形容音樂的美妙。
  • 鳳鸞吟:鳳凰和鸞鳥的鳴叫,象徵着吉祥和美好。
  • 秫香:指酒的香氣。
  • 樽蟻:酒杯中的泡沫,比喻酒的濃烈。
  • 釵蟲:指燭花,燭芯燃燒後的殘留物。
  • 廣文:指學問廣博的文人。

翻譯

月湖的公子在學問的深淵中沉浸,卻已老去了平生追求富貴的雄心。 寶劍的歌聲隨着星斗落下而消散,紫竹簫吹斷了鳳凰與鸞鳥的鳴唱。 酒杯中頻頻泛起秫香和泡沫,燭花剪去,夜已深沉。 若是有幸,廣博的文人早早歸去,午後的風中,花下定會相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學問淵博的公子,他在深邃的學問中沉浸,卻已失去了年輕時追求富貴的激情。詩中通過「寶鋏歌殘星斗落」和「紫簫吹斷鳳鸞吟」等意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後兩句則通過酒香和燭花的描繪,展現了夜晚的寧靜與深沉。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文人歸隱生活的嚮往,希望在午後的花下與知己相會,體現了對閒適生活的渴望和對友情的珍視。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