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吟

長安萬古月,偏愛向秋明。 冷逼憐砧急,光浮塞角清。 狂濤翻瀚海,孤照落龍城。 側想徵人意,堪聽牧馬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安:古都名,今西安,這裏泛指中國。
  • (zhēn):搗衣石,這裏指搗衣聲。
  • 塞角:邊塞的號角聲。
  • 瀚海:古代對北方大沙漠的稱呼。
  • 龍城:古代匈奴的都城,這裏指邊疆地區。
  • 徵人:指出徵的士兵。
  • 牧馬鳴:牧馬的嘶鳴聲,這裏象徵邊疆的荒涼和戰爭的氛圍。

翻譯

長安的月亮,歷經萬古,偏偏喜愛在秋天顯得格外明亮。 寒冷的氣息逼迫着,憐惜那急促的搗衣聲,月光如水,映照着邊塞清冷的號角聲。 狂濤洶涌,翻騰在廣袤的沙漠之上,孤獨的月光灑落在邊疆的龍城。 我側耳傾聽,想象着出征士兵的心情,他們怎能忍受這牧馬的嘶鳴聲。

賞析

這首作品以秋月爲背景,通過對長安月、搗衣聲、邊塞號角、瀚海狂濤等意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壯闊的邊疆夜景。詩中「冷逼憐砧急,光浮塞角清」巧妙地將冷月與邊塞的號角聲相結合,表達了邊疆的孤寂與戰爭的緊迫感。結尾的「側想徵人意,堪聽牧馬鳴」則抒發了對出征士兵的同情與對戰爭的深刻反思,體現了詩人的人文關懷和深沉的情感。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