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潯江: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條河流。
- 鄧雲霄:明代詩人。
- 字子浮蹤任轉蓬:字子,指作者自己。浮蹤,漂泊不定的行蹤。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停橈:停船。橈,船槳。
- 酹:以酒澆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 五夜:即五更,古代計時法中的第五更,約凌晨3點到5點。
- 牂牁:古代地名,位於今貴州省境內。
- 蠻瘴:指南方邊遠地區的瘴氣。
- 銅柱:古代用於標記邊界或紀念勝利的柱子。
- 漢營空:指漢代的軍營已經荒廢無人。
- 歡伯:酒的別稱。
- 滁陽:地名,指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歐陽修曾在此地任職並寫下《醉翁亭記》。
翻譯
我這漂泊的人啊,像隨風轉動的蓬草,任由命運擺佈。停下船來,舉杯向江風祭奠。人生百年,應該讓酒杯常滿,五更時分,月亮又怎能再次升至中天?江水環繞着牂牁,那裏的瘴氣讓人生畏,煙霧籠罩着銅柱,漢代的軍營已空無一人。憂愁來臨時,我日日邀請酒神歡聚,豈止是滁陽纔有醉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潯江中秋之夜的孤獨與憂愁。通過「轉蓬」、「停橈」、「酹江風」等意象,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境遇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詩中「五夜何曾月再中」一句,巧妙地以月喻人,抒發了人生無常、時光不再的哀思。後兩句通過對牂牁、銅柱的描寫,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結尾以「歡伯」和「醉翁」自比,既表現了詩人借酒消愁的心態,也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鄧雲霄的其他作品
- 《 歲暮憶京華同籍舊遊有感三首 》 —— [ 明 ] 鄧雲霄
- 《 青霞君有隕珠之痛賦此慰之 》 —— [ 明 ] 鄧雲霄
- 《 爲孟讓林年兄題畫冊三首 》 —— [ 明 ] 鄧雲霄
- 《 京華元夕詩 》 —— [ 明 ] 鄧雲霄
- 《 餘瀕行金陵諸詞客分賦都下名勝兼傅之丹青壯我行色舟中無事披冊展讀忽然技癢賦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詩如其數謝 》 —— [ 明 ] 鄧雲霄
- 《 送燕詩 》 —— [ 明 ] 鄧雲霄
- 《 李父母免覲題家譜循良冊 》 —— [ 明 ] 鄧雲霄
- 《 和貧婦吟十首睡起 》 —— [ 明 ] 鄧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