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江中秋八首

字子浮蹤任轉蓬,停橈把酒酹江風。 百年當遣杯長滿,五夜何曾月再中。 水繞牂牁蠻瘴惡,煙沉銅柱漢營空。 愁來日日邀歡伯,豈獨滁陽有醉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潯江: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條河流。
  • 鄧雲霄:明代詩人。
  • 字子浮蹤任轉蓬:字子,指作者自己。浮蹤,漂泊不定的行蹤。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停橈:停船。橈,船槳。
  • :以酒澆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 五夜:即五更,古代計時法中的第五更,約凌晨3點到5點。
  • 牂牁:古代地名,位於今貴州省境內。
  • 蠻瘴:指南方邊遠地區的瘴氣。
  • 銅柱:古代用於標記邊界或紀念勝利的柱子。
  • 漢營空:指漢代的軍營已經荒廢無人。
  • 歡伯:酒的別稱。
  • 滁陽:地名,指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歐陽修曾在此地任職並寫下《醉翁亭記》。

翻譯

我這漂泊的人啊,像隨風轉動的蓬草,任由命運擺佈。停下船來,舉杯向江風祭奠。人生百年,應該讓酒杯常滿,五更時分,月亮又怎能再次升至中天?江水環繞着牂牁,那裏的瘴氣讓人生畏,煙霧籠罩着銅柱,漢代的軍營已空無一人。憂愁來臨時,我日日邀請酒神歡聚,豈止是滁陽纔有醉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潯江中秋之夜的孤獨與憂愁。通過「轉蓬」、「停橈」、「酹江風」等意象,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境遇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詩中「五夜何曾月再中」一句,巧妙地以月喻人,抒發了人生無常、時光不再的哀思。後兩句通過對牂牁、銅柱的描寫,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結尾以「歡伯」和「醉翁」自比,既表現了詩人借酒消愁的心態,也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