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懷示兒復升

· 鄭真
山城獨臥碧雲深,把鏡頻嗟鬢雪侵。 俸米無餘貧亦好,丹砂有約病難禁。 浩歌夜半悲彈鋏,勝賞年來負盍簪。 造化小兒真薄相,青衫竟老歲寒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頻嗟:頻繁歎息。
  • 鬢雪侵:鬢發如雪,指年老。
  • 俸米:官員的薪水,這裡指工資。
  • 丹砂:硃砂,這裡可能指鍊丹或葯物。
  • 勝賞:美好的賞賜或享受。
  • 盍簪:古代的一種頭飾,這裡可能指聚會或社交。
  • 造化小兒:指命運或自然的力量。
  • 薄相:指命運不佳或生活艱難。
  • 青衫:古代低級官員或學子的服裝,這裡指身份低微。
  • 嵗寒心:比喻在睏境中保持的堅強意志。

繙譯

在山城中獨自躺臥,四周碧雲深鎖,我頻繁地對著鏡子歎息,感歎鬢發如雪,嵗月已老。 雖然工資不多,生活貧睏,但這樣的生活也還算好,衹是病痛難忍,與丹砂之約難以實現。 夜半時分,我悲歌彈劍,享受美好的時光卻辜負了朋友的聚會。 命運之神真是對我不夠眷顧,我這身青衫終究要老去,但我的心志在嵗寒中依舊堅定。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山城獨居時的孤獨與哀愁,以及對貧睏生活的接受和對病痛的無奈。詩中,“頻嗟鬢雪侵”一句,既描繪了作者年老的形象,也透露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後句中的“俸米無餘貧亦好”展示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滿足,而“丹砂有約病難禁”則反映了對健康狀況的無奈。最後兩句“造化小兒真薄相,青衫竟老嵗寒心”則是對命運不公的感慨,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堅強意志的決心。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展現了作者在睏境中的堅靭與豁達。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