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侍中懷德

炎德中橫潰,逆豎幹天紀。 虐焰竟燎原,宇域驚飆起。 伊洛昔丘墟,崤函覆榛杞。 荊蠻非我鄉,浮雲無定止。 引睇望秦川,惓惓懷桑梓。 慨彼下泉吟,傷哉旄丘恥。 上宰揮天戈,白日回濛汜。 攬袂佐戎麾,振策驂文軌。 運會豈偶承,龍德自休否。 永言匪宣驕,銜息以終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炎德:指漢朝的德運。
  • 橫潰:比喻國家政治混亂。
  • 逆豎:叛逆的小人。
  • 天紀:天道,天理。
  • 虐焰:暴虐的氣焰。
  • 燎原:比喻事態發展迅速,不可遏制。
  • 宇域:疆域,國土。
  • 驚飆:狂風。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古代中原地區的兩條河流。
  • 丘墟:廢墟,荒地。
  • 崤函:指崤山和函谷關,古代軍事要塞。
  • 榛杞:叢生的灌木,比喻荒涼。
  • 荊蠻:古代對楚地的稱呼,這裏泛指南方。
  • 浮雲:比喻漂泊不定。
  • 引睇:遠望。
  • 秦川:指陝西一帶,古秦國之地。
  • 惓惓:深切思念。
  • 桑梓:比喻故鄉。
  • 下泉吟:指悲涼的詩篇。
  • 旄丘:古代地名,這裏指邊遠之地。
  • 上宰:指朝廷中的重臣。
  • 天戈:指天子的軍隊。
  • 濛汜:古代神話中的日落之處。
  • 攬袂:挽起袖子,表示準備行動。
  • 戎麾:軍旗,指軍隊。
  • 振策:揮動馬鞭,比喻指揮。
  • 文軌:指文化規範,這裏指恢復秩序。
  • 運會:時運,機遇。
  • 龍德:指帝王的德行。
  • 休否:停止與否,這裏指時局是否好轉。
  • 宣驕:宣揚驕傲,這裏指不應過於自滿。
  • 銜息:含蓄不露。

翻譯

漢朝的德運在中途崩潰,叛逆的小人擾亂了天道。暴虐的氣焰最終蔓延開來,國土上驚起了狂風。伊水和洛水曾經是廢墟,崤山和函谷關也變得荒涼。荊楚之地並非我的故鄉,我像浮雲一樣漂泊無定。我遠望秦川,深切思念着我的故鄉。悲涼的詩篇中充滿了對邊遠之地的哀傷。朝廷中的重臣揮動天子的軍隊,白日似乎回到了神話中的日落之處。我挽起袖子準備加入軍隊,揮動馬鞭指揮恢復秩序。時運的轉變難道是偶然的嗎?帝王的德行自然會停止時局的不利。我們不應過於自滿,而是應該含蓄不露,始終如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漢朝中期的政治動盪和個人的漂泊思鄉之情。通過對比往昔的繁榮與現今的荒涼,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炎德中橫潰」、「虐焰竟燎原」等,生動地描繪了亂世的景象。同時,通過對個人情感的抒發,如「惓惓懷桑梓」、「傷哉旄丘恥」,展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