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中秋篇
去歲泛園池,共掇中秋月。今當秋色半,倚棹江天闊。
江天池水雨茫茫,水底驪珠一色光。南國仙舟看郭李,西江旅泊嘆參商。
江流去去秦淮曲,想像銀蟾搖綠玉。怨入蒹葭夜正長,書稀鴻雁腸難續。
蒹葭鴻雁不勝愁,惆悵嫦娥耐九秋。羅綺誰家秦女管,關山幾處庾公樓。
高樓急管宜秋興,不及澄江如練淨。鮫室迎潮淚滿綃,湘妃抱瑟妝臨鏡。
綃可裁衣鏡可窺,鏡中歲歲換容輝。淩空正憶鴛鸞侶,繞樹還驚烏鵲飛。
飛飛烏鵲天邊急,風高露重銅仙泣。商婦何須紅袖彈,遷人自覺青衫溼。
江中碎月散流金,坐久悽悽玉露深。袁宏詠史無人聽,枚叔觀濤鬱壯心。
且按綠琴成苦調,更騎黃鵠覓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掇(duō):拾取,摘取。
- 驪珠(lí zhū):傳說出自驪龍頷下的珍珠,比喻珍貴的事物。
- 參商(shēn shāng):參星與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比喻親友隔離不得相見或彼此對立不和睦。
- 蒹葭(jiān jiā):荻和蘆,兩種水草,也泛指蘆葦。
- 鴻雁:比喻書信。
- 嫦娥:神話中的月宮仙女。
- 庾公樓:古代名樓,位於今江西省九江市,因東晉庾亮而得名。
- 鮫室(jiāo shì):傳說中鮫人居住的地方,鮫人淚可化爲珍珠。
- 湘妃:傳說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因悲痛投湘水自盡,成爲湘水之神。
- 鴛鸞侶:比喻夫妻或情侶。
- 銅仙:指銅製的人像,這裏可能指銅製的仙人像。
- 商婦:商人的妻子。
- 袁宏:東晉文學家,以詠史詩著稱。
- 枚叔:西漢文學家枚乘,以《七發》中的觀濤描寫著名。
翻譯
去年在園池中泛舟,共同拾取中秋的月光。如今秋天已過半,我獨自倚着船槳,望着江天遼闊。 江天與池水在雨中茫茫一片,水底的珍珠與月光同色。南國的仙舟上,我看着郭李二人的身影,西江的旅途中,我感嘆與親友的隔離。 江水流向秦淮河的曲折處,想象着銀色的月光搖曳在綠玉般的江面上。怨恨滲入蘆葦叢中,長夜漫漫,書信稀少,鴻雁的哀鳴難以續寫。 蘆葦和鴻雁都充滿了愁思,我惆悵地望着嫦娥在九秋中耐受寂寞。誰家的秦女在吹奏羅綺,關山的庾公樓又有幾處? 高樓上的急促管樂適合秋天的興致,但不如澄江如練般潔淨。鮫人的居所迎着潮水,淚珠灑滿綃衣,湘妃抱着瑟琴,妝容對着鏡子。 綃衣可以裁剪,鏡子可以窺視,鏡中歲月年年變換容顏。我正想凌空飛翔,回憶鴛鸞般的伴侶,繞樹飛行的烏鵲讓我驚恐。 烏鵲在天邊急速飛翔,風高露重,銅仙像也在哭泣。商人的妻子何須用紅袖彈奏,遷徙的人自然感到青衫溼潤。 江中碎月散發出流金般的光芒,坐久了,悽悽的玉露更深。袁宏詠史無人傾聽,枚叔觀濤心中鬱結着壯志。 暫且按下綠琴,奏出苦澀的調子,再騎上黃鵠,尋找知音。
賞析
這首作品以中秋爲背景,通過對江天、池水、月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孤獨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驪珠、參商、蒹葭、鴻雁等,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和藝術魅力。同時,詩人通過對嫦娥、湘妃等神話人物的描繪,寄託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