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河縣孫驛丞行簡秋涼感懷詩韻
遠碧亭前翠竹幽,多情誰爲數詩籌。
雲霄指點無多路,淮海從容一半秋。
客騎鳴鸞行復止,官船撾鼓去如流。
登高好寄孫公賦,消得吾生萬斛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河縣:位於今安徽省北部,淮河北岸。
- 孫驛丞:孫行簡,擔任驛丞,負責驛站的官員。
- 行簡:孫行簡的字。
- 秋涼感懷:詩題表明是在秋天氣候轉涼時所作的感慨詩。
- 遠碧亭:亭名,可能位於五河縣。
- 數詩籌:籌劃詩句,即作詩。
- 雲霄:高空,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地位。
- 淮海:淮河流域,泛指淮河及其附近地區。
- 客騎:騎馬的旅客。
- 鳴鸞:鸞是傳說中的神鳥,鳴鸞指鸞鳥的鳴叫聲,這裏比喻馬鈴聲。
- 官船:官方的船隻。
- 撾鼓:敲鼓,指船隻啓航時的鼓聲。
- 登高:指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 孫公賦:可能指孫行簡所作的賦,或者泛指孫行簡的文學作品。
- 消得:消除,消解。
- 萬斛愁:形容極多的愁思。
翻譯
在遠碧亭前的翠竹幽深之處,誰會多情地爲我籌劃詩句。 指着高空,似乎沒有多遠的路,淮海地區已是一半秋意從容。 旅客騎着馬,鈴聲時斷時續,官方的船隻敲着鼓聲,如流水般離去。 登高時,我好想寄去孫公的賦作,以消解我這一生中無盡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秋日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遠碧亭前翠竹幽」一句,以幽靜的竹林爲背景,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後文通過「雲霄指點」、「淮海從容」等詞句,展現了詩人對遠方的嚮往和對季節變遷的敏感。結尾處提到「孫公賦」,既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讚賞,也寄託了詩人希望通過文學來消解內心愁緒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