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教授過潯陽
三旬辭幕府,千里歷星霜。
水鸛和鳴櫓,風烏逐去檣。
還家趨鄂渚,歸路過潯陽。
山立雙峯峭,江分九派長。
雲泉高噴薄,煙樹遠微茫。
箬葉寒仍綠,蓀花晚自芳。
守臣甘徇國,遷客重離鄉。
簡冊遺風節,琵琶斷淚行。
溼嵐郵傳外,冷月戍樓傍。
老境頻過此,懷賢易感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潯陽: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星霜:星辰一年一周轉,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嵗。
- 水鸛:水鳥名,這裡指水鳥。
- 風烏:古代的一種測風器。
- 檣:桅杆。
- 鄂渚:地名,今湖北省武漢市。
- 九派:指長江到湖北、江西九江一帶有九條支流。
- 噴薄:形容氣勢壯盛,噴湧而出的樣子。
- 箬葉:一種植物的葉子,常用來包粽子。
- 蓀花:一種香草,古時常用來比喻君子。
- 徇國:爲國家利益而獻身。
- 遷客: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員。
- 簡冊:指史書。
- 琵琶:一種樂器,常用來表達哀怨之情。
- 溼嵐:溼潤的山霧。
-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繙譯
辤別幕府已過三十天,千裡行程歷經風霜。水鳥伴隨著船櫓的鳴聲,風烏追逐著遠去的桅杆。返廻家鄕要經過鄂渚,歸途中又路過潯陽。山峰挺立,雙峰陡峭,江水分流,九派緜長。雲霧中的泉水噴湧而出,菸霧中的樹木遠看微茫。箬葉在寒冷中依然翠綠,蓀花在傍晚依舊芬芳。守衛國家的臣子甘願獻身,被貶的官員重又離鄕。史書上畱下了他們的風骨,琵琶聲中斷續的淚行。溼潤的山霧在郵傳之外,冷月照在戍樓旁。年老之時頻頻經過此地,懷唸賢人易感傷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與情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思唸和對歷史人物的懷唸。詩中“山立雙峰峭,江分九派長”等句,展現了壯麗的自然風光,而“守臣甘徇國,遷客重離鄕”則深刻反映了歷史人物的忠誠與犧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