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邱社: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趙太史:人名,可能是指趙孟頫,元代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 逸客:指超脫世俗的人,這裏指趙太史。
- 尊開:指設宴款待。
- 晚沐堂:可能是指趙太史的居所或宴會地點。
- 叢桂:指成叢的桂樹。
- 美人:這裏可能指趙太史,也可能指其他與趙太史有關的人。
- 彩筆:指文人的筆,這裏指趙太史的文才。
- 白晝長:形容白天時間長,這裏可能指趙太史的文才長久流傳。
- 下里:指鄉野,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
- 知音:指理解自己的人。
- 全唐:指全唐詩,這裏可能指趙太史的詩作。
- 雙溪三洞: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杖屨:指行走的用具,這裏指趙太史的行蹤。
- 遨遊:指自由自在地遊玩。
翻譯
在浮邱社設宴款待趙太史,晚沐堂前成叢的桂樹相互映襯。 趙太史恰好在這個青春時節離去,他的文才空懸,白晝顯得格外漫長。 我獨自慚愧地歌唱鄉野之曲,有誰能與我一起探究趙太史的全唐詩作呢? 雙溪三洞的名山依舊在,趙太史的行蹤自由自在,獨自行走於一方。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趙太史的懷念與敬仰之情。詩中,「叢桂」、「彩筆」等意象,既描繪了趙太史的高雅風範,又暗含對其文才的讚美。後兩句則抒發了作者對趙太史離去的遺憾,以及對知音難尋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文人對前賢的敬仰與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