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行爲江西行省右丞呼圖克布哈作

· 鄭潛
孝爲百行原,忠乃萬世則。 乾坤微忠孝,何以立人極。 英英省右轄,出佐大江西。 拜命辭魏闕,含情別慈闈。 親年八十餘,子仕萬里外。 王事有程期,何由遂歡愛。 籌邊計軍務,排雲叩天閽。 馮夷護旌棨,瀚海無波瀾。 還家慰親顏,伏闕上封事。 方憂聚斂臣,遑恤忠孝士。 明廷忽異政,法令非常情。 都人不敢議,達官爲之驚。 免官亦何憂,從戎亦何愧。 節義竄遐荒,奸貪擁虛位。 煌煌中興業,本在植綱常。 民彝幾淪沒,政化期更張。 薄俗非亂離,何以辨忠孝。 大廈非棟樑,何以正廊廟。 我歌忠孝行,送公涉滄溟。 歸朝慶眉壽,報國躋隆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坤:天地。
  • :無,沒有。
  • 立人極:樹立人的最高標準。
  • 英英:形容人英俊、傑出。
  • 省右轄:指行省的右丞,即副省長。
  • 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闕門,代指朝廷。
  • 慈闈:母親的代稱。
  • 王事:指公務。
  • 程期:規定的期限。
  • 馮夷: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旌棨: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儀仗。
  • 瀚海:古代對戈壁沙漠的稱呼。
  • 天閽:天宮的門,比喻朝廷。
  • 封事:古代臣子向皇帝進言的文書。
  • 聚斂臣:指搜刮民財的官員。
  • 遑恤:無暇顧及。
  • 明廷:明亮的朝廷,指清明的政治環境。
  • 異政:不同的政策。
  • 常情:通常的情況。
  • 達官:高級官員。
  • 節義:忠貞不渝的節操。
  • 遐荒:邊遠荒涼之地。
  • 奸貪:奸詐貪婪。
  • 擁虛位:佔據空缺的職位。
  • 植綱常:樹立道德規範。
  • 民彝:民衆的道德規範。
  • 淪沒:喪失。
  • 政化:政治和教化。
  • 更張:改革,改變。
  • 薄俗:淺薄的習俗。
  • 亂離:混亂和離散。
  • 大廈:高大的建築。
  • 棟樑:比喻支撐大局的重要人物。
  • 廊廟:朝廷,國家。
  • 滄溟:大海。
  • 躋隆平:達到太平盛世。

翻譯

孝是百善之首,忠是萬世的準則。如果沒有忠孝,人將如何立足於天地之間。英俊傑出的省右丞,被派往江西擔任重要職務。他辭別朝廷,含淚告別母親。母親年過八十,兒子卻在萬里之外爲官。公務有規定的期限,他無法滿足對家人的愛。他籌劃邊防軍事,冒着風險向朝廷進言。水神保護他的儀仗,瀚海平靜無波。他回家安慰母親,又向朝廷上書。他擔心那些搜刮民財的官員,卻無暇顧及忠孝之人。朝廷突然改變了政策,法令超出了常理。京城的人不敢議論,高級官員也爲之震驚。被免官又有何憂,從軍又有何愧。忠貞之人被流放到邊遠之地,奸詐貪婪之人卻佔據高位。輝煌的中興事業,根本在於樹立道德規範。民衆的道德規範幾乎喪失,政治和教化需要改革。淺薄的習俗不是因爲混亂和離散,如何辨別忠孝。沒有棟樑之才,如何治理國家。我歌頌忠孝之行,送你穿越大海。回國慶祝長壽,報國達到太平盛世。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忠孝的美德,並通過對省右丞的描述,展現了忠孝在現實政治中的重要性。詩中,「孝爲百行原,忠乃萬世則」直接點明瞭忠孝的價值,而省右丞的形象則是忠孝的具體體現。詩人通過對省右丞的公務、家庭、忠誠與孝道的描繪,表達了對忠孝精神的推崇和對現實政治的批判。詩的結尾,詩人以送行的方式,寄託了對國家中興和太平盛世的期望,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忠孝精神的堅定信念。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