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冬歸宗閱毗尼憶阿公時阿公出瀋陽之千山

又逢歲晚客心驚,病骨遙憐萬里情。 長聽哀笳吹漢曲,幾看邊月照秦城。 山中薄雪難爲賦,塞外重裘尚厭輕。 芳草綠時相憶否,江南二月好鶯聲。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毗尼(pí ní):佛教中的律藏,此處指研習佛法的書籍。
  • (jiā):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類似笛子。

翻譯

又到了一年將盡的時候,客居他鄉的我心中驚惶,我這病弱的身軀,遙念着萬里之外的親情。長久地聽着哀傷的笳聲吹奏着漢地的曲調,幾次看到邊地的月亮照耀着秦地的城垣。山中那微薄的積雪讓人難以作詩描繪,塞外厚重的皮裘還是被嫌棄過於輕薄。當芳草變綠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我呢?江南二月時,黃鶯的啼叫聲十分美好。

賞析

這首詩以「殘冬」爲背景,表現了詩人在歲末時分的孤獨、思念和對家鄉的眷戀。首聯點明時間和詩人的心境,「歲晚」「客心驚」「病骨」「萬里情」等詞語,深刻地表達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孤獨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頷聯通過「長聽哀笳」「幾看邊月」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邊地的淒涼和詩人的憂傷。頸聯「山中薄雪難爲賦,塞外重裘尚厭輕」,用「薄雪」和「重裘」的對比,突出了邊地的寒冷和艱苦。尾聯則以江南二月的美好鶯聲,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嚮往,同時也與前面邊地的寒冷和孤寂形成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詩歌的情感張力。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真摯,充分體現了詩人在異鄉的複雜心情。

釋今嚴

今嚴(?──一六五八?),字足兩。順德人。俗姓羅,原名殿式,字君奭。諸生。弱冠從天然禪師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曆三年(一六四九)脫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興請藏,還至歸宗,閱大藏一週,遭歲儉,日止一糜,研覽不輟。病還雷峯,愛棲賢山水之勝,扶病強行。居無何,竟以宿疾蛻於五乳峯靜室。著有《西窗遺稿》一卷,《秋懷》、《百合》諸詩。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