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碧山草堂圖送喜笑雲
中國有碧山,扶桑有碧山。碧山碧山隨處有,是何人合棲其間。
上人何年辭海嶠,每望白雲東向笑。松枝西指月蒼涼,歲晚天寒翠蛟叫。
有佛處,不得住,草堂更在雲深處。碧山縣知不負吾,一錫凌空窅然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嶠(qiáo):海邊山嶺。
-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 窅(yǎo)然:深遠的樣子。
翻譯
中國有座碧山,日本也有碧山。碧山啊碧山到處都有,不知是什麼人適合居住在其間。 僧人不知哪一年從海邊山嶺離開,常常望着東方的白雲歡笑。松枝向西指着,月色蒼涼,年末天氣寒冷,青翠的蛟龍鳴叫。 有佛的地方,不能停留,草堂更是在白雲深處。碧山應該不會辜負我,手持錫杖凌空向遠處飛去。
賞析
這首詩以「碧山」爲主題,通過描繪不同地方的碧山以及僧人的行蹤和心境,營造出一種空靈、幽靜的氛圍。詩中提到中國和扶桑(日本)都有碧山,暗示着美好的地方並非獨一無二,而適合居住在碧山的人,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僧人辭別海嶠,望着白雲東向笑,展現出他的灑脫和豁達。詩中對環境的描寫,如松枝西指、月色蒼涼、歲晚天寒等,增添了清冷的氛圍。最後表達了詩人對碧山的期待和嚮往,以及他追求超脫塵世的心境。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禪意,給人以遐想和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