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樓外垂楊千條萬縷,彷彿要拴住春天的腳步,春天卻匆匆而過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風裏飄飛,它隨春風要看春歸向何處?
綠色的山川衹聽杜鵑鳥啼叫,它本是無情的鳥,淒厲的叫聲豈不也在爲人愁苦。舉杯送別春天,春天卻不語,黃昏時候卻下起了瀟瀟細雨。
注釋
繫:拴住。
青春:大好春光。隱指詞人青春年華。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杜宇:杜鵑鳥。
便作:即使。
莫也:豈不也。
把酒:舉杯;把,持、拿。
送春:陰曆三月末是春天最後離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澆愁以示送春的習俗。此句與王灼《點絳脣》「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席捲西山雨」寫法相似。
瀟瀟雨:形容雨勢之疾。
序
《蝶戀花·送春》是宋代詞人朱淑真的詞作。此爲一首惜春詞。全詞將春擬人,抒發傷春情懷。上闋抒發對春天眷戀的感情,下闋抒發傷春的感情。全詞共用五個「春」字,由繫春、隨春、惜春到端酒送春,含蓄深沉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悽苦纏綿,無限留戀。歇拍的「黃昏卻下瀟瀟雨」一句,以黃昏的悽風苦雨之聲爲送春的背景,襯托出詞人悲涼憂傷的心情,將纏綿悱惻的惆悵之情含蓄自然地表達出來。
賞析
惜春傷春,留春送春,詞中常調。這首「送春」詞卻別具一份女詞人的巧思妙想與慧心深情。
上闋化景物爲情思,純從「樓外垂楊」着筆。從風飄柳絮的景象看,詞中所寫,當是暮春煙柳,而非細葉新裁的仲春嫩柳,這樣方與送春之旨吻合。楊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別的風習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別,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繫青春」,卻是女詞人的獨特感受。從「送」到「繫」,雖只在一轉換之間,卻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飛躍,進一步寫出了柳的繾綣多情。那千萬縷隨風盪漾的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的情思,力圖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還去」,春畢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過嘆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飄蕩的柳絮生出「隨春且看歸何處」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春愁,或狀漂盪無依,即使聯想到「送」,也只有「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的靈心慧性和纏綿執着,將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隨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歸於何處。由「繫」到「隨」,進一步寫出了柳對春天的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闋從「春歸」生出,轉從送春的詞人方面着筆。「綠滿山川」正是暮春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的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時傳來象徵着春歸的杜鵑鳥悽傷的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無情人,恐怕也要爲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從反面假設,「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情懷酸楚。寫到這裏,方纔引出這位滿懷愁情的女主人公。「繫春」不住,「隨春」難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這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化出,但獨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的春天,像是懷着無限別離的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春的詞人默然相對。時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細雨。這「瀟瀟雨」,像是春天告別的細語,又像是春天歸去的嘆息。而女主公情懷的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着一種似有若無的對應與聯繫,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的「雨」彷彿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的結語使詞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遠的情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成一副悽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朱淑真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說海寧(今屬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
生於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餘篇。
► 369篇诗文
朱淑真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辛未三月於舊基築室數楹落成賦此四首 》 —— [ 清 ] 金武祥
- 《 蝶戀花 · 畫閣歸來春又晚 》 —— [ 宋 ] 歐陽修
- 《 暮春用寒字韻二首 其一 》 —— [ 金 ] 趙秉文
- 《 暮春閒思 其一 》 —— [ 明 ] 李孫宸
- 《 暮春同王以明丘長孺蘇潛夫魏二方遊韋氏莊得寬字 》 —— [ 明 ] 袁宏道
- 《 奉和內翰太中殘春口占二首 》 —— [ 宋 ] 呂南公
- 《 生查子 · 見《琴清閣詞 》 —— [ 清 ] 王長生
- 《 丙寅三月憫雨既雨患未足 》 —— [ 宋 ] 張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