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羅生畫石扇面爲張碇山

羅生十日畫一石,嶙峋不異千仞山。似從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斕斑。 此時七月苦炙熱,漫膚多汗行路難。張君持此動搖微風發,石氣隨風生薄寒。 使我凜烈自顧,忽覺衣裳單。我聞昔日女媧鍊石補青天,餘此一握蒼且堅。 一朝大風從北來,吹汝墮入塵埃間。溪旁久臥胡不起,視彼後者加之鞭。 直使駕橋渡海去,東看日出榑桑邊。石乎胡不含滋吐潤惠四海,空存大骨堯堯學學然。 我今齋戒發取視,應得金簡玉書,九疑東南宛委篇。 不然緹巾十襲空見憐,無殊瓦甓何足觀。
拼音

劉大櫆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峯。雍正七年副貢生。乾隆年間先後被薦應舉博學鴻詞科,報罷。晚官黟縣教諭。工文章。方苞譽爲“今之韓、歐”。友人姚範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劉、姚爲桐城派之代表。論文強調“義理、書卷、經濟”,要求作品闡發程朱理學,又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進一步發展了崇古、擬古的理論。有《海峯文集》、《海峯詩集》。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