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馬賦詩

佛狸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 滿眼驊騮雜騄駬,時危安得真致此。 老矣誰能致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佛狸(bì lí)**: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此處指代金兵首領 。
  • **卯年:古時用天干地支紀年,卯年以此暗示金兵將衰敗滅亡。
  • **尚流徙:還在流亡遷徙。指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 。
  • ****驊騮(huá liú)**: 周穆王的八駿之一。泛指駿馬。
  • ****騄駬(lù ěr)**:又作「綠耳」,周穆王的駿馬名。泛指駿馬。這裏驊騮、騄駬代指出類拔萃的人才 。
  • ****相將(jiāng)**:相伴、相隨。

翻譯

我預言佛狸肯定會在卯年死去,如今戰爭紛擾,貴賤之人都還在四處流亡遷移。滿眼看到的盡是各種馬匹亂行,形勢危急的時候哪裏能真正得到賢才呢。我已然年老,誰還能讓我馳騁千里展抱負呢,只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相伴着渡過淮水。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動盪不安的社會局勢。開篇以「佛狸定見卯年死」展現出詩人對金兵衰敗命運的預判,帶有一種對侵略者的憤恨與信念。「貴賤紛紛尚流徙」描述了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流露對民衆遭遇的同情 。詩中用「驊騮」「騄駬」比喻賢才,「時危安得真致此」表達詩人在國家危難之時對真正優秀人才難尋的感慨,也隱含對朝廷用人的擔憂。「老矣誰能致千里」既嘆自身年老,抱負難展的無奈,流露出對國家命運深切關注。最後「但願相將過淮水」傳達出希望能平安南渡,迴歸相對安定生活的渴望,整體上展示了詩人憂國憂民情懷,飽含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切與憂慮,雖是打馬途中即興賦詩,卻有着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表達 。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