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閨情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拼音

所属合集

#浣溪沙

譯文

一個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開,斜墜的雲鬢,雙手襯着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靈活可動就像能說話一樣。 一臉的溫情飽含着深韻,筆下的紙箋寫了一半上面全是寄託自己嬌嗔和思念的話語。月上闌干,花的影子不斷移動,正是情人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爲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亦作《浣溪紗》。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全詞分兩闋,上闋三句全用韻,下闋末二句用韻。曲調輕鬆明快,是宋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牌名。 繡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處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開了。 飛:《歷代詩餘》作「偎」。 寶鴨:鴨形髮式,或指釵頭形狀爲鴨形的寶釵。一說為「寶鴨」香爐。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鬢雲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箇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味道。 半箋嬌恨:半紙怨艾之辭。箋,指信箋、詩箋。 月移花影:唐代元稹《鶯鶯傳》:「待月西廂下,迎風戸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是李清照在北宋時期的作品,風格爲婉約敘事類。此詞寫一位風韻秀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上半闋主要是對女主角的外在描寫,下半闋則對女主角的行爲、心理活動進行深入剖析。在人物的肖像描寫採用比擬、襯托、側面描寫的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歡快俊。從該詞最後一句來看,全詞又是元稹所著《鶯鶯傳》情景再現描述。

賞析

起筆便帶出了不同尋常的女性之美。「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是一副似對非對的偶句。「繡面芙蓉」形容這個女子姣美的面龐宛如出水荷花,光艷明麗;「斜飛寶鴨」是説她把用寶石鑲嵌的飛鴨狀頭飾斜插鬢邊,對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飾妝點;正如古人所説的「粉黛所以飾容,而顧盼生於淑質」,這兩句表示詞中女主角天生俏麗,再加以入時的華飾,就必然産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開」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動態描寫打破了靜物寫生,起到了能將詞中的女子從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開」字在這裏用得尤爲精巧。詩詞之妙,在於煉字煉句,使一詞一句的含義達到極大的豐富;即如這箇「開」字,無疑是指芙蓉花開,但其深層意思未嘗不可以表示詞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錮的愛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來的「眼波纔動被人猜」這句神來之筆,便爲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證。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個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彎流動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著她內心的喜悅與怕人發現自己秘密的悸慄。越怕人猜,偏會被猜,這便是生活的眞實;作者捕捉到這一眞實,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恰當地表現出來,更添了幾分韻味。 「繡面芙蓉」與下面的「斜飛寶鴨」對舉,應也指裝飾物。當時的婦女多有向臉上貼繡畫的習慣,其內容以花鳥爲多,此處即是説面上繪有芙蓉。芙蓉一笑而開,變靜爲動,看似頗爲無理,實則更顯有情。本來芙蓉帖飾是靜止的,但因爲少女一笑,紅顔暈開,落到人眼裏彷彿連芙蓉花也迎風而綻,倍添精神。這種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維詩裏最有體現,如「坐看靑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等。發展到李清照手裏,添上一層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種似眞實幻、難以言説的美妙意境。再則,「繡面」「芙蓉」「笑」「開」兩兩相對,又暗含比喩意味,藉芙蓉之開極有力地襯託出了少女之笑。此外「開」之一字,旣指芙蓉花開,少女顔開,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竇初開,爲全詞統帥。 「斜飛寶鴨襯香腮」,承接上句,繼續寫少女的美貌。她又貼花飾,又戴寶鴨,正是一個著意打扮的初戀少女。「眼波纔動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心上人。她偷偷喜歡上了一個人,可能有時想起,越想越高興,表情不對,被人注意到了。這種手法也見於唐詩,皇甫松《采蓮子》中就有「遙被人知半日羞」。其實,別人也許幷沒有注意到她的異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過在她看來,這卻很可能,特別是很難爲情,這種狐疑更給少女添了一分天眞羞怯,也更顯生動。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把上下兩闋的因果銜接和少女此時的心理展示了出來。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雖作定語,但關聯詞的意味還保畱著,給人以一種「雖然一面……,但是半箋……」的感覺,這不得不説又是女性思維之巧。箋即是書信,顯然是久不見面,纔以書信傳達愛意,嬌恨自然也就是靑春少女的一種小情愫,小埋怨……連起來是説,雖然我這麽喜歡你,但你總也不來看我,衹好以書寄懷。信上寫的是「月移花影約重來」。明月上移,花影搖動,到那時我們來幽會。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會的寶地,女主人公此語表現了其對未來的期待。 綜合全詞來看,詞人出色地發揮了女性思維的長處,在氛圍、比擬、畫面以及細節的捕捉上,都表現出了出色的藝術天分。詞中的女主人公,由於身處靑春愛情之中,情緒難免波動,其性格也頗富變化。她倩然一笑,美麗活潑;眼波流轉,細膩羞澀;凝視花月,苦苦思戀;寫信抒懷,大膽追求。這些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靑春少女芳心初動時復雜的心理。在封建家長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膽的,也是美好的。這正寄寓了詞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寶鴨:鴨形的香爐。

翻譯

像荷花般美麗的面容一笑就綻開了。歪戴着的鴨形香爐襯托着如香腮般的臉頰。眼波剛一流轉就被人猜到心思。一臉的溫情飽含着深韻,半張紙箋上寫着嬌嗔的恨意寄託着幽深的情懷。在月光移動花影搖曳的時候約定再次相見。

賞析

這首詞展現了一位青春活潑的少女形象以及她細膩的情感世界。上闋通過對少女容貌和神態的描寫,如「繡面芙蓉一笑開」「眼波才動被人猜」,生動地表現了她的美麗動人與嬌羞可愛。下闋則突出了她內心情感的複雜,既有風情韻味,又有嬌嗔怨恨,最後「月移花影約重來」給人留下了浪漫而美好的期待。整首詞語言清新,情感真摯,把少女的形象和心態刻畫得細膩傳神。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