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守鳴遠攜酒夜過禪房率爾賦贈

· 謝榛
攜酒出偶爾,隨意是端居。 垂老詩猶進,能狂禮不疏。 興高雲影外,心悟磬聲餘。 每過論三昧,無令禪榻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偶爾:指出於意外的,非經常的。
  • 端居:平常居處,指平時。
  • 垂老:將近老年。
  • :興致。
  • 三昧(sān mèi):佛教用語,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在這裏指禪理、禪趣。

翻譯

張二守鳴遠帶着酒在夜晚來到禪房,我隨性寫下這首詩贈給他。 帶着酒出門是出於偶然,率性隨意也是平常的生活狀態。 將近老年了詩興依然還在增進,能夠肆意狂放但禮數也不會疏忽。 興致高漲在雲影之外,心靈在磬聲餘音中領悟。 每次前來探討禪理,不要讓這禪榻空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張二守鳴遠帶着酒來禪房拜訪的情景,體現了詩人隨性自在的生活態度和對詩歌創作、對禪理的熱愛。詩中「攜酒出偶爾,隨意是端居」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追求,不受拘束,率性而爲。「垂老詩猶進,能狂禮不疏」則顯示出詩人雖年事已高,但詩興不減,同時也保持着應有的禮數,展現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興高雲影外,心悟磬聲餘」通過描寫興致之高和心靈在磬聲中的領悟,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最後「每過論三昧,無令禪榻虛」則強調了與友人探討禪理的樂趣和對這種交流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