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匡畏:指對道德規範的敬畏。「匡」在這裏讀音爲「kuāng」。
- 顏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
- 遙心:遙遠的心境,引申爲高遠的志向或思念。
- 子期:即鍾子期,與俞伯牙互爲知音。
- 鳳衰:鳳凰衰落,比喻美好的事物衰落。
- 曠兕(sì):曠野中的犀牛。
- 龍忌:指忌諱的事物。
- 惕焚綏:警惕災禍,保持安定。「綏」(suí),安好。
- 竦峙(sǒng zhì):聳立。
翻譯
對道德規範懷有敬畏之心,就如顏回一般,我的心與子期一樣有着高遠的志向。鳳凰衰落,曠野中有犀牛在吟叫,龍有所忌諱,警惕着災禍以保持安定。在茫茫人海中孤獨前行艱難跋涉,追求道義的信念在危險中也毫不動搖。蕭蕭作響的千尺翠竹,聳立在江邊。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道德規範的敬畏和對高遠志向的追求。詩中用「匡畏顏回後」表達了對品德的重視,以「遙心與子期」表明自己的志向。「鳳衰吟曠兕,龍忌惕焚綏」描繪了一種不安定的景象,可能暗示着社會的動盪或人生的困境,但詩人依然堅定地表示「道山危不移」,展現出他堅守信念的決心。最後「蕭蕭千尺竹,竦峙江之湄」以千尺翠竹聳立江邊的形象,象徵着詩人的堅韌和不屈。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練,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和表達,傳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