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予歸自漁陽值北兵犯京時週一之在安州作此懷之
易水東流朔雁飛,孤城阻絕幾斜暉。
共憂鐵馬書難達,應訝漁陽人未歸。
大野暝煙沉漢壘,亂山秋雨滯戎衣。
即今世事堪杯酒,與爾江南訪釣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戰國時荊軻曾在這裏告別燕太子丹前去刺殺秦王。讀音:(yì shuǐ)
- 朔雁:北方的大雁。(shuò yàn)
- 鐵馬:指戰馬。
- 漁陽:地名,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漁陽鼙鼓動地來」,後多以漁陽泛指征戍之地。(yú yáng)
翻譯
易水向東流淌,北方的大雁南飛,孤獨的城池被阻斷,幾縷斜陽餘暉映照。共同擔憂書信難以送達那有戰馬的地方,應當驚訝身處漁陽的我還未歸來。廣袤的原野上,暮色的煙霧籠罩着漢時的堡壘,雜亂的山巒間,秋雨使軍服停滯不前。如今的世事只值得以一杯酒來面對,我將與你在江南尋訪那釣魚的石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身處戰亂之地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思念。詩的首聯通過易水東流和朔雁南飛的景象,烘托出一種蒼涼的氛圍,同時點明瞭孤城被阻的困境。頷聯表達了對遠方戰事的擔憂以及自己未能及時歸去的情況,顯示出作者對時局的關注和不安。頸聯進一步描寫了大野和亂山的景象,沉漢壘和滯戎衣表現出戰爭的影響和人們的艱難。尾聯則體現了作者對世事的無奈,希望能以酒解憂,並表達了與友人在江南尋訪釣磯的嚮往,流露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將歷史的滄桑與個人的情感融爲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