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居貞

· 藍仁
十年三上乞閒居,又說鳴騶向草廬。 堯代巢由終有託,漢廷嚴馬欲何如。 蒼生久待東山起,素業能忘谷口鋤。 復有長林新構在,一堂風月五車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閒居:亦作「閒居」,指避人獨居。
  • 鳴騶(zōu):古代隨從顯貴出行並傳呼喝道的騎卒。有時借指顯貴。
  • 堯代巢由:堯帝時代的巢父和許由,兩人都是古代的隱士。巢父,傳說中的高士,因築巢而居,人稱巢父。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上古時代的高尚清節之士。
  • 漢廷嚴馬:漢代的嚴助和司馬相如,這裏以嚴助和司馬相如代指有才華的人。嚴助,西漢辭賦家。本姓莊,後人避漢明帝劉莊諱改爲嚴。會稽吳(今蘇州)人,主要活動於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
  • 蒼生:指百姓。
  • 東山:這裏指隱居之地。
  • 素業:清白的操守,這裏指未出仕前的學業。
  • 谷口鋤:指隱居生活。谷口,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傳說漢代鄭子真曾在此隱居躬耕。
  • 長林:高大的樹林。
  • 風月:清風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翻譯

十年裏多次上書請求過閒適的獨居生活,現在又聽說顯貴之人來到我的草廬。堯帝時代的巢父和許由最終有了歸隱的寄託之地,漢代的嚴助和司馬相如又能怎麼樣呢?百姓長久地等待着您從隱居之地出山,您那未出仕前的操守和學業能夠忘記在谷口的隱居耕種生活嗎?又有高大樹林中新建的屋舍在,在這屋裏可享受清風明月,還藏有五車的書籍。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別鄭居貞時所作。詩的首聯寫鄭居貞多次請求閒居,卻又被人關注,「十年三上乞閒居」表現出他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而「鳴騶向草廬」則暗示了他的不凡。頷聯通過堯代巢由的典故,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同時以漢廷嚴馬作對比,思考出仕與隱逸的關係。頸聯則表達了百姓對鄭居貞的期待,以及對他能否保持初心的擔憂。尾聯描繪了鄭居貞新居的美好,有長林、風月和豐富的書籍,表現出一種寧靜淡泊的氛圍。整首詩語言簡練,用典恰當,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送別之情,又蘊含了對人生選擇和理想追求的思考。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