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雁門:位於山西省代縣,戰國時趙武霛王置雁門郡,隋時廢郡改成雁門關。此地地勢險峻,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也常是古代軍事沖突的地方,詩中以此代指邊疆地區。(“隘”讀作“ài”,意爲險要的地方)
- 征鞍:指旅行者所乘的馬具,這裡代指行旅、趕路。
- 天何慘:天色爲何如此淒慘。
- 徒行:步行。
- 人菸:住戶的炊菸,借指人家,住戶。
- 鬼火:夜晚時在墓地或荒野中出現的磷火,迷信認爲是幽霛之火。
- 戰伐:征戰,戰爭。
- 戍角:邊防駐軍的號角聲。
繙譯
往昔行走在雁門的道路上,霜氣逼近了我的馬具。 曏荒野望去,天色是那樣淒慘,徒步行走,人到老年越發艱難。 隔著河水,人家安靜無聲,沙地上鬼火閃爍,透出陣陣寒意。 戰爭帶來的衹有悲傷感慨,寒風中戍邊的號角聲顯得淒涼殘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雁門一帶的荒涼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悲慨。詩的首聯通過“昔年”引出廻憶,“霜氣逼征鞍”既點明了季節的寒冷,也暗示了旅途的艱辛。頷聯中“野望天何慘”形象地描繪出了野外天空的淒慘之景,“徒行老更難”則表達了詩人年老步行的艱難。頸聯進一步渲染了環境的孤寂和寒冷,“人菸隔水靜”寫出了人家的稀少和寂靜,“鬼火照沙寒”則增添了一絲神秘和恐怖的氛圍。尾聯“戰伐空悲感”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無奈和悲傷,“風淒戍角殘”以淒涼的風聲和殘缺的戍角聲結尾,進一步烘托出了悲涼的氣氛。整首詩以景襯情,通過對雁門荒涼景色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同時也流露出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生艱難的感慨。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
謝榛的其他作品
- 《 張丈宅飲至深夜因赴乃叔德徵之招言別 》 —— [ 明 ] 謝榛
- 《 送張少尹元文還任新喻兼寄李明府伯承 》 —— [ 明 ] 謝榛
- 《 秋夜柬張給事仲安 》 —— [ 明 ] 謝榛
- 《 遣懷 》 —— [ 明 ] 謝榛
- 《 初春夜集王元美宅餞别吳峻伯徐汝思袁履善三比部出使得盃字 》 —— [ 明 ] 謝榛
- 《 獨步明月山因睹荒涼遂沮遊興 》 —— [ 明 ] 謝榛
- 《 圭峯晚望 》 —— [ 明 ] 謝榛
- 《 塞上曲寄少司馬蘇允吉 》 —— [ 明 ] 謝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