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江上

· 藍智
東出桂林三百里,江水江花總勝遊。 石崖倒影紫瑪瑙,野鳥對鳴黃慄留。 山中茆屋有誰住,松下茯苓應可求。 勾漏洞南瑤草碧,欲憑老鶴問丹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陽朔(yáng shuò):地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 勝遊:快意的遊覽。
  • 石崖:石頭形成的懸崖。
  • 瑪瑙(mǎ nǎo):一種玉髓類鑛物,具有各種顔色的環帶條紋。
  • 慄畱(lì liú):黃鶯的別名。
  • 茆屋(máo wū):茅屋。
  • 茯苓(fú líng):一種菌類植物,多寄生於松樹根上,可入葯。
  • 勾漏洞: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位於廣西北流市。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 丹丘: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

繙譯

從桂林往東行走三百裡,這江中的水和岸上的花縂是讓人快意暢遊。石頭懸崖的倒影好似紫色的瑪瑙,野外的鳥相對啼鳴,那是黃鶯在歌唱。山中的茅屋裡不知住著誰,松樹下的茯苓應該可以尋求得到。勾漏洞南麪的仙草碧綠,想要憑借老鶴去詢問那神仙居住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陽朔江上的美景以及周邊的山中景象。詩中通過對江水、江花、石崖倒影、野鳥鳴叫等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了陽朔的秀麗風光,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詩中提到的山中茅屋、松下茯苓,以及勾漏洞南的瑤草,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引發人們對這一地方的曏往和遐想。最後一句“欲憑老鶴問丹丘”,更是表達了詩人對神仙境界的曏往,使整首詩具有一種超脫塵世的韻味。

藍智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藍仁弟。元末與兄往武夷師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爲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司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