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懷鄭居貞

· 藍仁
季秋霜露降,草木日已衰。 暮登城門丘,遙望滄海涯。 鳥鳴求其羣,況在遠別離。 美人美如玉,夢寐恆見之。 飄蕭紫鳳毛,照耀珊瑚枝。 海水不可越,丹砂詎能期。 灩灩杯中酒,泠泠桐上絲。 豈無一日歡,念子來何時。 少壯難合併,流光倏如馳。 悠悠逝川嘆,渺渺停雲思。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秋:秋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九月。
  • 城門丘:城門外的土山。
  • 滄(cāng)海涯:大海的邊岸。
  • :常常,總是。
  • 飄蕭:飄動的樣子。
  • 詎(jù):豈,怎。
  • 灩(yàn)灩:水光浮動的樣子。
  • 泠(líng)泠:形容聲音清越。

翻譯

深秋時節霜露已經降下,草木一天天變得衰落。傍晚登上城門外的土山,遠遠眺望大海的邊岸。鳥兒鳴叫着尋找它們的同伴,何況是在遙遠的別離之時。美人美麗如同美玉,我在睡夢中常常見到她。她那飄動的紫鳳毛,照耀着珊瑚枝般的光彩。海水難以跨越,煉丹的硃砂又怎能期待。酒杯中波光閃動的酒,琴上發出清越的聲音。難道沒有一天的歡樂時光嗎,只是不知你何時會來。年輕力壯的時候難以相聚,時光如奔馳的駿馬般迅速流逝。我發出像那悠悠流逝的江水般的嘆息,懷着那如同渺渺停雲般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以深秋的景象烘托出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友人(或愛人)的思念之情。詩的開頭通過描寫暮秋時節霜露降臨、草木衰落的景象,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接着,詩人登上城門丘,遠望滄海,以鳥鳴求羣反襯自己的孤獨和對遠方之人的思念。詩人夢中的美人美如玉,卻只能在夢中相見,更增添了思念之苦。詩中還提到了難以跨越的海水和不可期的丹砂,暗示了相聚的困難和不確定性。最後,詩人感嘆時光飛逝,歡樂時光短暫,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相聚的期待。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

藍仁的其他作品